-
瑞释一下:夏日视听嘉年华
瑞释一下|夏日视听嘉年华 © Aranxa Esteve 今天的主题是露天文化节 请回答以下问题 你答对了吗? 6-8月的夏季,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瑞士各个城市遍布开来,吸引数以万计的国外观众到瑞士朝圣。从伯尔尼的户外音乐节(Gurtenfestival)到洛加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从蒙特勒爵士音乐节 (Montreux Jazz Festival)到苏黎世戏剧节(Zürcher Theater Spektakel),人们徜徉于瑞士各地举行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赞叹于组织者精心甄选的精彩节目,感受着精致瑞士的远大视角和情怀。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流,打造出为数众多的精品文化活动,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声名远播。 瑞释一下 音乐节 在数量众多的露天文化活动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音乐节。瑞士每年举办约300个露天音乐节,数量名列欧洲之首。音乐几乎无处不在:在城市中心、在山上、在湖边……连空气中都流动着音符。从六月中旬起,瑞士便进入音乐节模式,无论摇滚、电子、说唱、爵士、古典,都可以在瑞士找到舞台。 1. 帕雷欧音乐节(Paléo Festival) 1976年夏天,1800人聚集在日内瓦湖畔小镇尼永(Nyon),这里正举行一场民谣音乐节。40年多后的今天,Paléo发展成了瑞士最大的户外国际音乐盛宴之一,6天6夜里共举办300多场音乐会,涵盖摇滚、流行、爵士、民谣、古典、说唱等类型,每年吸引30多万乐迷蜂拥而至。Paléo音乐节不仅舞台上High翻,尼永大街上还有随处可见的街头马戏、装扮怪诞的路人和各种有趣的装置作品。除此之外,多变的天气也让音乐节充满乐趣。 七月的尼永小城常常会突降暴雨,所以该音乐节还有另一个形象的名字——泥地音乐节。大雨不仅无法浇灭音乐狂热者们的激情,反而让这里的雨靴成为除了门票之外最紧俏的商品。温馨提示:观看演出最好自行携带雨靴哦!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在Paléo音乐节迎来第40个年头之际,首次邀请了来自中国的7支乐队,分别是杭盖、大忘杠、山人、AM444、图利古尔、王利和二手玫瑰,他们跨越千里将当代中国音乐的魅力带到了现场。 除音乐外, Paléo音乐节也以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闻名。为了减少碳排放量,主办方鼓励参与者乘坐公共交通,音乐节现场产生的垃圾中超过50%都可以循环利用,而且从2006年开始,Paléo音乐节就已经全部使用绿色能源了。 由上至下 图1 © Region du Leman 图2、3 © Aurelien Foucault 2. 蒙特勒音乐节(Montreux Jazz Festival) 瑞士小镇蒙特勒(Montreux)位于阿尔卑斯山山麓、日内瓦湖东岸。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每年夏天,大概有25万名观众会慕名从全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共同庆祝一场音乐盛事——蒙特勒爵士音乐节。 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由瑞士人克劳德·诺布斯于1967年创立。首次举办时,它还只是一个为期三天的小活动,而如今,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已经成为一个长达16天的超级音乐盛典,表演主题除了最初的爵士、蓝调、灵魂乐,逐渐延伸到了摇滚、说唱、电子、流行、独立音乐等丰富的风格。50多年来,蒙特勒见证了无数璀璨时刻:迈尔斯·戴维斯、艾拉·费兹杰拉、昆西·琼斯、埃里克·克拉普顿、斯汀、赫比·汉考克、B.B.King、雷·查尔斯、电台司令、菲尔·柯林斯、艾丽西亚·凯斯、黑眼豆豆、缪斯乐队、乔丝·史东等等都曾在蒙特勒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蒙特勒爵士音乐节是一个自由创作和相遇的平台。在这里,音乐以一种真正独特的方式进行体验和分享;在这里,音乐人进行创作、演出,与志趣相投的同行一起交流、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这里,艺术家与歌迷们亲密无间,留下了许多难忘甚至传奇的时刻。 由上至下 图1 © Montreux Jazz Festival 图2 © Emilien Itim 图3 EllaFitzgerald艾拉·费兹杰拉, 1969 © François Jacquenod 蒙特勒音乐节海报 “多样化”这个词不只用来形容音乐风格,也同样适用于描述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的宣传海报。自1982年与瑞士艺术家Jean Tinguely跨界合作起,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的海报设计便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成为了音乐节的一个独有标签。在这之后,Keith Haring、Andy Walhol、Davide Bowie等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创作也先后载入音乐节史册。 Jean Tinguely, 1982 Nike de Saint Phalle, 1984 James Rizzi, 1997 Zep, 2005 Giovanni-Riva, 2016 Roger Bornand, 1968 © EPFL 蒙特勒爵士音乐传承实验室 保存对音乐现场/ 艺术家的记忆 从音乐节创办起,克劳德·诺布斯便开始使用当时最前沿的技术录制所有音乐会现场,而这一独特的视听档案已于2013年被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自2017年以来,11000多个小时的现场音乐档案已被完全保存和数字化。这些珍贵的档案是近年来音乐(尤其是爵士、蓝调和摇滚乐)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 不仅如此,蒙特勒爵士音乐传承实验室与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和洛桑艺术设计学院(ECAL) 合作,致力于探索这些数字档案馆的潜力:将这一珍贵档案转化为用户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 © Montreux Jazz Festival China 蒙特勒@中国2021年,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登陆中国。第一届蒙特勒(中国)爵士音乐节于2021年10月在杭州成功举办,为期四天的音乐节完美地呈现了爵士、摇滚、民谣、流行、古典等不同音乐风格的顶级表演。疫情之下,乐迷们不出国门便能感受到纯正的欧洲音乐节氛围,以轻松自在的方式享受高品质音乐。 3. 苏黎世电音派对大游行(Street Parade Zurich) 这是一场号称全世界最大的电音派对街头大游行,呼吁爱、和平、自由、慷慨和宽容。从1992年首次举办时的1000名舞蹈爱好者,发展到今天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苏黎世街头大游行的亮点,是由大约30辆装饰鲜艳的卡车装满了巨大的音乐系统、DJ和派对人员,以步行的速度穿过苏黎世湖周围的人群。除了这些 "移动舞台"带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派对气氛,沿途的八个舞台、几百名DJ表演各种不同风格、形式的电子音乐,把年轻人的地下派对变成了夏日苏黎世的亮点。 图1、2 © Street Parade 4. 阿旺什古罗马竞技场摇滚音乐节(Rock Oz’Arènes Avenches) 瑞士法语区日内瓦湖沿岸的小城阿旺什,也在炎炎夏日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音乐节。早在两千年前,阿旺什曾是罗马帝国时期瑞士的首府,当年城市的宏伟早已不复存在,只有这座保存相对完好的古罗马圆形露天剧场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繁华。阿旺什摇滚音乐节创始于20年前,堪称瑞士最小规模音乐节,但特色鲜明,历经风雨的古老罗马竞技场轮番上演着包括疯狂摇滚、灵魂蓝调、活泼流行乐、电音和雷鬼舞曲等节目,成为不容错过的盛夏活动。 由上至下 图1 © Rock Oz’Arènes图2 © Joseph Carlucci 5. 圣加仑露天音乐节(Openair St.Gallen) 一年一度的圣加仑露天音乐节创始于1977年,至今已成为瑞士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露天节日之一,每年有超过11万人前来参加。圣加仑是瑞士东部最大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其老城内的修道院图书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圣加仑经济发达,同时也是著名的大学城,莘莘学子为城市带来青春气息。这也是圣加仑露天音乐节之所以规模盛大的原因之一。 6. 伯尔尼古尔腾音乐节(Gurtenfestival) 伯尔尼古尔腾音乐节露天音乐盛会始自1991年,以摇滚、民谣、饶舌曲目为主打节目,历年来都有著名歌星登台演出。每年此时,音乐会现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伯尔尼虽然是瑞士首都,却是一个温馨的小城市,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但不要担心这里的生活是否太过平静。只要参加过一次古尔腾音乐节,你就能发现这个城市的另一面,原来伯尔尼的夏日如此充满激情。 由上至下 图1 © Kultur und Förderverein Bern 图2 © Gurtenfestival Bern 7. 维尔比耶音乐节(Verbier Festival) 近30年来,韦尔比耶音乐节一直在用音乐让高山充满活力。 韦尔比耶音乐节是欧洲最具盛名、备受全球古典音乐爱好者瞩目的音乐节之一,是一个把大自然和古典音乐结合起来的国际音乐节。自1994年创办以来,每年都有无数乐迷从世界各地赶赴这个度假小镇,韦尔比耶音乐节也因此成为社交盛会。在为期17天的音乐节期间,还包括数场爵士音乐会、韦尔比耶周边特殊徒步在内的狂欢活动,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如果只是汇聚当代音乐大师来到现场演出并不稀奇,最难得的是因为韦尔比耶的特殊气氛,整场演出与其说是音乐会,不如说是一场古典音乐界的狂欢派对。音乐大师们像是见到好友一般,不再正襟危坐,他们可以随手拈来,将音符任意塑型,真正去“玩音乐”。这样的气氛会一直延续到演出结束之后,当观众们意犹未尽地走回餐厅和酒馆林立的“村中心”吃夜宵,说不定就能在餐厅里看到卡普松、西莫维克等国际音乐家在畅聊。 韦尔比耶音乐节还以其音乐学院和三支管弦乐队(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韦尔比耶音乐节室内乐团及韦尔比耶音乐节青少年管弦乐团)作为基地,培养了无数年轻音乐家。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王羽佳等通过这个音乐节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声誉与影响力。虽然韦尔比耶音乐节的核心是古典音乐,但拥抱其他音乐流派的趋势看起来将继续下去。 今年盛夏,维尔比耶音乐节如期拉开帷幕。中国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特地推出了演出直播,呈现了著名钢琴家普列特涅夫与维尔比耶管弦乐团合作带来的对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的独特诠释。 由上至下 图1 © Aline Paley 图2 © Francesca Sagramoso 图3 © RTS 8. 格施塔德梅纽因节(Menuhin Festival Gstaad & Academy) 以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名字命名的这个古典音乐节,以高质量著称,也以邀请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知名度、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音乐演奏家为特色。同时,这一音乐节也充分展现格施塔德作为瑞士乃至全球最奢华度假地之一的特色,让客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切感受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图1、2 © Raphael Faux 瑞释一下 露天电影放映 电影节的传统深深根植于瑞士文化。除室内影院外,许多露天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装扮着瑞士的短暂夏季时光,甚至很多社区都会自发组织露天影院或者放映活动。 1. 伯尔尼露天影展 阿尔河畔,老城伯尔尼的Marzili露天浴场,可以说是上天给伯尔尼人的一份馈赠。对于“外人”来说,夏日梦想常常和清凉舒爽的河中畅游联系起来。而对于伯尔尼人来说,这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比之下,风清月朗的夜晚,10000平方米绿草地上的露天屏幕,身边有阿尔河缓缓流过,享受一场视觉盛宴更显得奢华。 这里没有各类大片,也不放映刚刚进入电影院的新片,而是每年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题,法国、意大利、巴西、日本、瑞士、阿根廷、英国和波兰等等都曾入选,中国也曾在2013年Marzili影展十周年之际成为电影节主题,带来了5部精品电影,包括《洗澡》、《十面埋伏》等。 © zvg 2. 苏黎世湖畔露天放映 30多年来,去苏黎世湖畔看露天影展已经成为一种夏季仪式。在长达整整一个月的影展期间,超过5万名影迷慕名从各地赶来。苏黎世湖畔露天放映的最大特点是一块100平方米大的巨型荧幕。每晚,在经典电影音乐曲目的伴奏下,荧幕从水中缓缓升起,融入到苏黎世湖畔的旖旎风情里,把观众带入到激动人心的电影放映中:从好莱坞大片到电影爱好者的文艺片,应有尽有。 苏黎世的天气是出了名的不可预测,即使在夏天也可能会温度骤降、突降大雨。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湖边的露天观众席上,1000名观众蜷缩在雨衣下,无论如何都要顽强地把电影看完。 图1、2 © Allianz cinema Zurich 3. 日内瓦湖草地野餐观影 七八月的日内瓦湖畔正如一个绝美的露天电影院,佩尔湖公园(Perle du Lac)竖起巨大荧幕,很难想象能有比这里更美的观影地点了。电影放映没有固定时间,往往在日落时分开始。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自带座椅,甚至可以就近铺上地毯,坐在草地上边看电影边享用美餐。只是请记得要带上保暖的衣服和毯子,因为即使是在最热的夏天,晚上也可能相当冷。无论你选择看什么电影,露天电影院之旅都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而且还有一件事......它是免费的! 图1、2 © CinéTransat 4. 洛迦诺电影节大广场露天影院 每年8月,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在瑞士意大利语区小城洛迦诺如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佳片云集于此。洛迦诺的Piazza Grande广场修建于文艺复兴时期,可容纳8000名观众共同观影,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影院之一。 事实上,1945年,第一届电影节的举办地却是同为意大利语区的另一个城市卢加诺(Lugano)。第二届电影节启动之前,政府建议砍掉一...
-
瑞士2002年国家博览会——二十年回眸
瑞士2002年国家博览会——二十年回眸 导语: 本篇带您了解回味瑞士20年前举办的一场著名的国家博览会(Expo 02)。这是瑞士最近的一届国家级博览会,于2002年分别在纳沙泰尔(Neuchâtel)、伊韦尔东(Yverdon-les-Bains)、穆尔藤(Murten)、比尔(Biel/Bienne)四座城市举办。 瑞士传统上每隔25年左右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在国家层面进行一次政治、社会、人口方面的评估。博览会旨在向人们展示瑞士整个国家的现状以及它的目标。 前几届博览会分别在苏黎世(1883年)、日内瓦(1896年)、伯尔尼(1914年)、苏黎世(1939年)和洛桑(1964年)等地举行。1896年、1914年和1939年的三届博览会都凸显了瑞士军队主题,反映了瑞士展示其国家独立性的愿望。1939年的博览会尤为突出这一主题,它主要是瑞士当时普遍奉行的“在精神上保卫国家”这一政策的产物。 而1964年在洛桑举办的国家博览会则展示了瑞士一派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景象。博览会上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未来的交通方式和“明日之家”,对洗碗机等便利居家产品进行了展示,反映了居家妈妈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 1964年举办的博览会正处于冷战的白热化阶段,展会显示了瑞士的价值观,而2002年的博览会则力图展现瑞士的一片未来主义景象,并宣传瑞士是一个开放、前瞻性和注重环保的国家,主题是水和瑞士对确保海外和平的承诺。 02年国家博览会(Expo ’20) 早在90年代初,许多政界人士就在担心瑞士的"Röstigraben"现象,这个词表示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之间存在的文化分离。为了使国家再次团结起来,一些人建议举办全国性的博览会,因为于1964年在洛桑举办的上一届博览会大获成功。因此,为庆祝千禧年的到来,有关部门决定举办新的一届全国博览会。 为了体现瑞士的多样性(这是瑞士的一大特色),这一届国家博览会分别在瑞士西部三湖地区(纳沙泰尔湖、比尔湖、穆尔藤湖)的几座城市举办: - 伊韦尔东(法语区) - 纳沙泰尔(法语区) - 穆尔藤(德语区) - 比尔(德-法双语区) 此外,还有一艘在湖上巡游各处的游船,代表了没有任何湖泊的汝拉州(法语区)。 该项目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也是纳沙泰尔的一位著名建筑师,提出了以ArtePlages一词命名的概念。这个词由"art "和
"plages"(艺术和沙滩)两个词缩略组合而成,这意味着展览区域划定在了湖岸边。搭建的一个个ArtePlages艺术沙滩展台将在活动结束时被完全拆除,从而可以快速腾出空间,而无需经过漫长的行政手续。每个艺术沙滩展台都有自己的主题,包含许多家展馆和各种动画特效。在2002年博览会期间,最终共举办了139场展览。 艺术沙滩展区和主题 1. 纳沙泰尔:自然与人工 在纳沙泰尔艺术沙滩展区(Arteplage Neuchâtel),一切都围绕着自然和人工展开:高科技让自然与人工诗意地融合。我们依赖环境,并根据我们的需求来构造它。在这里,身体与精神、科学与虚构融为一体。 公众对艺术沙滩展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意味着这里的展区建筑奇观大获成功。在2002年纳沙泰尔举办的博览会上,艺术沙滩展区举办的展览将参观者带入到了未来技术和人工世界。 一座有着未来主义外观的半岛形似三只大型飞碟。它们应该是代表鹅卵石;这是瑞士海滩的象征。数百支闪亮的塑料芦苇环绕在周围,发出幽幽的绿光。 以下是对纳沙泰尔的几场主要展览的介绍: 生物之城(Biopolis) 这个建筑是"生物之城"展的所在地,这里有一座未来的城市,让人们一睹现代生物研究成为现实的场景。在这里,参观者能够看到一些由最新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制成的新产品。 参观者还进入到了一个机器人的世界,在这里,人和机器已经成为一体。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人类在未来是否会与这种高科技共同生活,以及自然和人工之间的界限是否会完全消融。 12级风暴(Beaufort 12) 这是一个有趣的展览,它展现了一场灾难,大自然的原始力量以飓风的形式被释放出来。参观者可以进入一个模拟器,感受巨大风力的袭击。 Beaufort
12是指飓风的风力等级。这种等级的风暴不仅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悲痛。那些被自然灾害侵袭过后的物品,以及受害者的照片和采访,都见证了大自然的力量。展览现场开放了一处人工景观,它模拟的是纳沙泰尔艺术沙滩展区(NeuchâtelArteplage)正在被一场灾难吞噬时的情景,其中有泥石流、雪崩、火灾和风。现场还有一台风暴模拟器,让你亲身感受到强风吹袭皮肤的感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景观模型中的紧急避难所展示了如何通过团结、预防和技术将风险降到最低。 平衡之殿(Palace of Equilibrium) 在一个离地面27米高的木制球体中有一座平衡之殿,这一展览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展出的内容还包括对地球的航拍照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决条件的评论以及关于迄今所取得的成就的报告。早在2002年就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件可以委托他人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划和行动“。 天赐食粮(Manna) “天赐食粮(Manna)”展览的目的是质疑人们的消费习惯,并引人思考:在我们的饮食中什么是自然的、什么是人工的。展示内容包括多种香氛和香料,以提高人们对人工芳香剂的认识。 2. 伊韦尔东:我与宇宙 色彩丰富的伊韦尔东艺术沙滩展区被打造成柔软、圆形、感性的形态,仿佛被鲜花和合成材料覆盖的一座座山丘:它被称为感官花园。这里的主题是“我与宇宙”,它探究的是人与周围世界的互动。 六座山丘(Six Hills) 山丘的景观被设计成一个不断绽放和散发香味的花海。季节性的花朵依次绽放,纷繁灿烂。参观者可以在园区里游览一座座布满鲜花的山丘。展区内布局温和纤巧,让参观者沉浸在一个由灯光、花与色彩交织的世界里。 云朵(The Cloud) 伊韦尔东的主要景点是纳沙泰尔湖面上方悬挂着的一片云层。在31,140个喷射器和80台泵的作用下,湖面上形成了一层雾气,仿佛一大片云朵漂浮在空中。人们在金属走道上行走,同时也置身于云雾缭绕之中。 伊韦尔东的艺术沙滩展区通过这些概念,将色调、香味、图像一一展现,令人不禁想要去触摸、去闻、去品尝和观察,从而鼓励参观者发现或更好地感知自己认识和感受中的世界。 3. 比尔:权力与自由 比尔艺术沙滩展区主要围绕“权力与自由”这一主题展开。设计师们采用建筑和景观设计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诠释:比尔艺术沙滩展区采用象征着权力的刚性建筑,与位于湖岸的植物和有机公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堂里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Paradise) 众多展览中,有一项展览名为“天堂里的陌生人”,它展示了瑞士极为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多样性。这趟轻松愉悦之旅带领参观者一览瑞士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参观者心中树立起他们所理解的瑞士形象。 在这个展览中,参观者可坐在系统控制的购物手推车里,用11分钟的时间游览一栋三层楼的建筑。该展览邀请参观者以孩子般开放和游戏的心态来体验瑞士,就像让你坐在购物手推车里,穿过一个购物天堂。 货币与价值(Money and Value) 另一个著名的展览内容是一台毁钞机。在博览会期间,这台机器让参观者看到了两三千万瑞郎被切成碎片的过程。博览会想要展示的是金钱毫无价值的一面,同时强调那些价值不可估量的宝藏。 这一做法受到了一些参观者的强烈批评,因为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展览背后传达了什么信息。 4. 穆尔藤:瞬间与永恒 中世纪的穆尔藤镇本身就被改造成了艺术沙滩展区。但对许多参观者而言,穆尔藤的一块巨石——浮在镇外湖面上的一块生锈的立方体,是02年博览会的亮点之一。这个生锈的立方体象征着过去,其巨大的尺寸和雄伟的外壁表明,过去不容易被遗忘。 巨石(Monolith) 为什么要谈论过去?巨石上有一个360度全景图,展示了1476年勃艮第(今天的法国)公爵和伯尔尼(今天的瑞士)联盟者之间的穆尔藤之战。这个展览反映的是“昨日的瑞士”,赋予了穆尔藤镇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在这个生锈的立方体中还有第二幅全景图,展现了人们对现代瑞士的憧憬。 展出的一幅幅以创新为主题的图片既展示了瑞士老生常谈的一面,也从完全新颖的角度展现了这个国家。全景图的目的是鼓励参观者对以往的视角提出质疑,从而创造一个符合当下的、个性化的瑞士形象。 5. 汝拉:意义与运动 汝拉艺术沙滩展区与其他任何展区都不同。其他艺术沙滩展区是被刻意安置在湖岸边的,而汝拉展区实际上则是由一艘运输碎石的船重新改装而成。这条船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会穿过连接穆尔藤、比尔和纳沙泰尔三个湖的运河,从一个艺术沙滩展区驶向另一个艺术沙滩展区。 海盗船(Pirate Ship) 这艘现代三桅帆船自由地从一个艺术沙滩展区游弋到另一个艺术沙滩展区,并且不断地变幻外观。船上的活动和展览同样是变幻莫测,每次都是一场盛会。作为一艘海盗船,汝拉的移动艺术沙滩展区充分体现了移动一词的意义:它变幻无常且独立自主,让富有冒险精神的乘客在一段时空和想象世界里作短暂的停留。而这些正是汝拉州本身的特色。 6. 纳沙泰尔的展览还剩下什么 这项展览受到批评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的可持性的延续;它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看到的东西。零星几处纪念馆仍然被保留下来,用于其他目的。例如,纳沙泰尔艺术沙滩展区的木结构球体建筑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理事会(CERN)买下。 02年博览会的另一个遗留物是至今仍在使用的纳沙泰尔帕拉菲特(Palafitte)酒店。酒店建于2002年,是瑞士02年国家博览会的一部分。它是著名建筑师库尔特·霍夫曼(KurtHofmann)和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的学生合作的成果。该酒店是瑞士国家展览的一大地标建筑物。 酒店原本计划拆除,但由于建筑品质高,它已经持续使用了20多年。该酒店的一个特殊和独特之处在于,它也遵循了艺术沙滩的主题,因为它是欧洲唯一一家建在水上的酒店。 历时5个月后,这一届别具一格的盛会圆满结束。2002年国家博览会被视为一届成功的博览会,因为它能够结合瑞士的三项资产:瑞士的风景、建筑和创新人才,以及民众的热情,正是这三者让瑞士如此丰富多彩。总的来说,每两个瑞士人中就有一人参观了这一届博览会,而且平均反复参观了2.4次。2002年博览会拥有超过1000万件展品,比1998年里斯本的世界博览会还多。 这一届博览会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使主办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博览会付出的巨大努力、激动人心的建筑和 “神奇的时刻”都给420万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博览会如此热心。一些人质疑它的目的是什么,它试图传达什么信息。此外,博览会固然令人激动,但它背后还背负着项目成本。项目总成本最初估计为14亿瑞郎,议会不得不数次投票要求增加资金。在最后确定的16亿瑞郎中,联邦支付了9.3亿瑞郎,各城市和各州支付了8500万瑞郎,其余的来自私人资金。 对于公众来说,参观02年博览会也给钱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门票、停车费、纪念品和接驳班车有时被认为太贵。 值此02年博览会20周年之际,我们有机会再次追忆这一盛会。2027年,瑞士将再次举办国家博览会,这将给瑞士提供一个理想的框架,去思考并积极塑造它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瑞士下一届国家博览会的模样和它将要呈现给我们的精彩。 Original English Text Expo ’02 – 20 years on A. Introduction Thisarticle looks back on the famous national exposition which took place
20 years ago and was called Expo ’02. It was the last Swiss national
exposition and was held in 2002 in the cities of Neuchâtel, Yverdon-les-Bains, Murten, Biel/Bienne. Itis traditional in Switzerland to make a, political, social,
demographical, assessment of the country every 25 years or so by means
of a national exhibition. The purpose of these expositions is to show
the people where Switzerland as a country is and where it aims to be at. Theprevious expositions were held in Zurich in 1883, Geneva in 1896, Bern
in 1914, Zurich in 1939, and Lausanne in 1964. During the 1896, 1914 and1939 exhibitions, the Swiss army theme dominated the three events
reflecting a desire by the country to demonstrate its independence. The
event of 1939, in particular, was largely the product of the prevailing "spiritual defense of the nation" policy of Switzerland. The1964 national exhibition in Lausanne however presented a futu...
-
美国治安每况愈下,移民留学还有哪里可选?
美国治安每况愈下,移民留学还有哪里可选? 引言: 美国虽然是不少人向往的移民或留学目标国家,但美国频发的暴力事件和枪击案让不少人顾虑重重。控枪法案一直是美国各大主流社会媒体讨论的重点议题,但由于两党对该法案分歧重大,最终通过妥协而获得通过的控枪法案,却很少对美国枪支泛滥有实质的改变。各种枪击事件仍在不停地发生。 美国严峻的安全问题 美国的治安问题向来被人诟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均未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2022年5月24日,萨尔瓦多·拉莫斯冲进得州乌瓦尔德县罗布小学,开枪杀害了19名儿童和2名教师,制造了震惊全美的“得州小学枪击案”。 当地时间7月4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市(Highland Park)的独立日游行中发生了枪击事件。根据当地政府消息,当时导致6人死亡,31人送医。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感到震惊”。根据非营利组织的数据,独立日的枪击案已是美国今年发生的第308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而就在6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两党安全社区法》,使其成为正式的立法,但它却被认为是一项缺乏实质性措施的控枪法案。 除了枪击事件,近年来针对少数族群,特别是亚裔族群的暴力事件也时常发生。 据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6月14日晚,一名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被无故殴打。 当地时间6月21日,在洛杉矶韩国城内,一名亚裔海军退役士兵在等车时被一名非裔男子用力击打脸部,后脑勺遭受严重挫伤。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亚裔家庭7月3日在当地骑乘出租自行车游玩时,遭到一男子攻击,5岁女孩及父亲头部都被打伤。 安全一直是正在留学或想要留美的同学们的顾虑,家长们也往往对此担心。虽然美国地域辽阔,每个州和城市之间的安全状况都有较大差异,市中心和郊区的安全程度也不一样,但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频发的安全事件早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确实给美国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阴影。 安全感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所以在选择境外留学或生活的时候,安全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安全的瑞士 与美国相比,位于欧洲中部的瑞士是公认的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根据U.S. News于2021年对世界各国的综合评估,瑞士在“最佳国家(Best Countries)”中排名第4,其中在生活品质方面全球排名第5,而全球最安全国家排名中更是位列第1位。 瑞士成为最安全国家主要有四个因素: 低犯罪率 依据2017年的数据,在瑞士成为犯罪受害者的百分比为 0.3%。最常见的犯罪是扒窃和其他轻微犯罪,而且往往是发生在旅游区。瑞士人均犯罪率在欧洲都是最低的。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显示,在调研的欧洲31国当中,瑞士与挪威平均每10万居民的杀人案比例最低。瑞士的官方数据也显示,瑞士的犯罪率呈下降趋势。 严格的枪支管理 瑞士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枪支管制法。公民拥有枪支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法律防止任何暴力的人拥有和使用它们。想要购买枪支的公民需要解释他们为什么需要枪支,并且必须获得特殊许可证才能拥有它。被判有罪或对毒品/酒精上瘾的人不能持有枪支。此外,在当局向某人提供枪支之前,他们将接受如何使用枪支的培训。瑞士当局将记录购买和拥有枪支的人的日记,并对有兴趣购买枪支的人进行背景调查。尽管瑞士允许居民合法地拥有枪支,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瑞士并未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教育水平 瑞士人的教育水平很高。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一份报告,86%的瑞士人拥有高中文凭。目前,在25到64岁之间的人中,44%的人拥有高等教育学历(即高校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一般而言,居民的教育水平越高,他们被卷入暴力犯罪活动的可能性越小。 瑞士人非常守法 瑞士有严格和平等的法律。瑞士居民大多数都重视规则,并且守法意识很强。因此,对于想在瑞士留学的人或者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来说,安全是可以放心的。 社会安全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想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其潜意识里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社会给予的安全感。 瑞士社会和经济的优势 瑞士不仅社会稳定安全、经济发达、劳动力市场稳定、失业率极低,并且有着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优质医疗资源。瑞士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根据《2021年世界幸福指数报告》,瑞士仅排在芬兰和丹麦之后,名列世界第三。 同时,瑞士联邦官方数据显示,瑞士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瑞士是全欧洲自然人和法人税负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瑞士不仅提供安定的高品质生活,也提供丰富的商业机会。这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瑞士投资。 瑞士教育的优势 对于优先考虑安全因素的人来说,瑞士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理想的留学国家。分别位于苏黎世和洛桑的两座联邦理工大学(缩写分别为ETH和EFPL)在著名的高校排名中都名列前茅。瑞士其他的综合性大学在国际排名中也都有着良好的名次。瑞士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所就读的大学,都位列全球前200位。这一比例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瑞士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质量非常高,瑞士政府对教育体系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 结语: 相比美国社会经常发生的暴力和枪支犯罪事件,安全的瑞士给予居民可靠的幸福感。如果在选择移民或留学的时候,看重安全感这一因素,优先选择瑞士可以省心不少。 瑞士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在上海设有办公室,提供瑞士国际中小学校和瑞士公立大学留学以及办理瑞士身份的服务,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个性化方案。如果您对瑞士留学或定居感兴趣,欢迎联系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咨询详细情况。 本文转载自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
-
为何瑞士彻底“躺平”的年轻人如此之少?
为何瑞士彻底“躺平”的年轻人如此之少? 成长空间?一名仍处于学徒阶段的园丁正给植物灌溉浇水。 ©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在瑞士,不就业、不就学、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彻底“躺平”的年轻人,就人数而言位居欧洲最低之列。然而专家提出警告称,鉴于这一年轻族群难以找到适当的协助,想要获得外界的认可与接纳也确非易事,因此仍然值得持续关注。 国际上公认的称谓-“尼特族”(英文NEET音译而成,全称为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泛指那些当前身处未就业、未读书、未进修或未参加就业辅导状态中的青年群体。在美国,他们被称为“脱节青年”(disconnected youth);而在中国,该族群被戏称为“家里蹲”或“啃老族”,甚至有人将其生存状态调侃为“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分逍遥,九(久)坐不勤,十分无用”。 “尼特族”这一称谓,在2000年代末期备受瞩目,彼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迫使年轻人失业率攀升,人们不禁担心部分年轻人将会永久性彻底被就业市场拒之门外。 年轻人中“尼特族”所占比例,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FSO)于今年2月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多语),在瑞士全国范围内15-29岁年龄段青年群体中,“尼特族”所占比例仅为6.3%,总计9万人。从下图各国对比数据中不难发现,瑞士“尼特族”总人数在欧洲处于最低水平。与瑞士毗邻的意大利,则位居欧洲“尼特族”榜首,在同龄人中占比达到了23.3%。 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原因之一就在于瑞士完善的公共教育体系以及卓越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这套将以课堂为基础的教学和在公司的学徒式带薪实习相结合的双轨制教育体系,成为三分之二的瑞士年轻人的不二之选。 纵览上方图表不难看出,其他同样拥有强有力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国家-譬如奥地利和德国,“尼特族”在本国青年群体中人数所占比例也很小。 比率持续下跌 据瑞士联邦统计局介绍,盘点过去十年间的数据,瑞士的“尼特族”在同龄人中占比实际上一直保持着持续下跌的态势。回望十几年前,也就是2010年,15-29岁年龄段的瑞士青年阶层中“尼特族”所占比例为8.1%。 逐年减少的“尼特族”中,也包括两种类型的瑞士年轻人:瑞士在统计“尼特族”具体人数时,对“处于失业和求职阶段的年轻人”与“非经济活动年轻人(即未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年轻人)”进行了明确区分。后者涵盖了那些承担照顾家庭责任者、正在服兵役或民役服务者(瑞士对年轻男性国民依然实行强制兵役制)、正在海外参加语言课程的年轻人,以及正竭尽全力试图融入工作场所的瑞士青年。 “瑞士’尼特族‘人数缩水,在女性中最为明显,回溯2010年至2020年数据,她们在同龄人中所占比率从9.6%下降到了5.9%,而男性占比则保持稳定(2010年:6.7%; 2020年:6.6%),”来自瑞士联邦统计局的Thierry Murier在回复给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电子邮件中介绍道。 “能解释这种变化态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家庭和个人责任’而无法就业、就学或进修的青年人数(主要是女性)有所减少。”数据显示,由于这一原因而被动成为“尼特族”的瑞士年轻群体,在15-29岁年龄段青年中,所占比例从2010年的1.8%降至2020年的0.6%,彼时占“尼特族”总人数的23%,而现如今仅占10%。 哪些人容易沦为“尼特族”? 瑞士女性“尼特族”的减少,可谓颇具意义。因为各种来自国际社会和瑞士本土的研究表明,“年轻女性”这一身份标签,素来就是易让人沦为 “尼特族”的一大影响因素。其他助推因素还包括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具有移民背景。无独有偶,经合组织在其发布的《教育概览2021》(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1 英)瑞士章节中也明确指出,具有移民背景的瑞士年轻人更易成为“尼特族”。该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瑞士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和在其他国家出生、后移民至瑞士的年轻人之间,“尼特族”在同年龄段群体中所占比率要相差5个百分点,前者为5.9%,而具有移民背景的“尼特族”则占比10.7%。 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在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家庭问题,也会给一个年轻人是否成为“尼特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尽管如此,瑞士“尼特族”研究项目联合负责人-来自卢塞恩应用科学及艺术大学(Lucer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的Claudia Meier Magistretti教授解释称,总体而言,并没有所谓的“模板式典型”尼特族。不过她也表示,该族群的确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在尽力寻求被认可、被接纳。 在很多“尼特族”看来都认为,强调以个人自主学习和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即专注于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的校园生活,对他们来说很难适应。“然而,促使他们沦为‘尼特族’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富庶的国家,所以很多‘尼特族’大可以坦然而高枕无忧地在家躺平,自有父母为其买单,不遗余力地帮他们试图找一份工作,甚至在某些实例里,这些父母一帮就是好几年,”Meier Magistretti讲述道。 “很可能我们身边还有大量未被记录在册的案例,这些年轻人就这么被公共统计数据所遗漏了。” 官方统计数字无形中掩盖了瑞士年轻人中隐匿的许多差异。“尼特族”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融入社会的年轻弱势群体。 “瑞士社会总是更善待那些最弱势无助的个体,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却并不会对‘尼特族’给予亲切优待,”近日针对这一社会议题刚刚出版了一部专著章节(英)的Meier Magistretti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感慨道:“对年轻人来说,当你的年纪介于18岁到27岁之间,却无法在社会上找到赖以容身的一席之地,虽然你无比渴望,但又面临着某些你个人无法逾越克服的障碍,这一切显然并不容易。” 据Meier Magistretti介绍,许多“尼特族”已经置身于一种长期的困境。“这些年轻人彻底躺平的状况持续得越久,走出这种状态的几率就越低。此外,由于该群体高度依赖于包括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在内的各种社会福利,因此他们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开支,”Meier Magistretti解释道。“与此同时,他们自身还有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有时候这也是身为’尼特族‘无可避免的一个后果。”其中就包括抑郁症,以及毒品或酒精成瘾。 帮助 Meier Magistretti表示,瑞士确实有不少针对“尼特族”的支持和帮助,但这种帮助是零散的,分布并不均衡,往往取决于你具体居住在哪个州;而且这种扶助也并不是总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Meier Magistretti观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就业指导、就业安置、个案管理网络以及项目的成功率其实很低,尽管这些支持体系放到更为年长的成人身上是行之有效且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经济学逻辑驱动下供给过多、但并不足够优质的支持和帮助,与处于’尼特族‘状态中的年轻人错综复杂、因人而异的个人问题之间存在一种错位和不匹配。” 在其最近刊发的专著章节中,她与同僚写道,如果瑞士为“尼特族”提供的支持体系能够增进了解年轻群体及其整体境遇,而不是仅仅将关注点聚焦于帮助某个人顺利进入就业市场上,那么这套体系相比会运作得更顺畅。与此同时,他们的此次研究还发现,受访的瑞士“尼特族”普遍非常渴望让自己的生活走向某种程度上的正常化。 新冠效应? 不过,新冠疫情危机会对瑞士2021/22年度“尼特族”相关统计数据产生哪些影响呢? Meier Magistretti预计会有一定变化。她表示:“由于疫情给年轻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族群中的脆弱群体,新冠疫情很可能会导致瑞士‘尼特族’人数膨胀。” 欧盟统计局(Eurostat office)也指出,预计因新冠疫情而引发的经济低迷滑坡,将导致整个欧洲大陆地区的“尼特族”出现人数增长。 瑞士官方统计数据将随后公布。联邦统计局表示,目前收集到的信息还不足以呈现“尼特族”在新冠疫情时期的生存状态全貌。考虑到针对“尼特族”的调研在分类方式的采纳上有所修改,因此,2021年度统计结果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发布。 原文链接: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47621908 本文转载自瑞士资讯swissinfo,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