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险货币的首选——瑞士法郎
避险货币的首选——瑞士法郎 我们知道两国之间的汇率和利率是呈正相关的。理论上可以这样简单理解:两国间谁的利率高,谁的汇率就高(一国的利率相对较高,资金就往该国流动,货币升值,推高汇率)。比如欧元区和美国便是如此。美国利率高于欧元区的时候,美元兑欧元汇率上涨,反之亦然。其他货币之间几乎也都遵循这样的关系。唯独瑞士法郎却很特殊。瑞士长期以来奉行低利率,并且在2015年发行了全世界首只负利率的十年期国债。但是当它跟欧元区的利差越大的时候,反而是欧元兑瑞郎汇率下跌,亦即瑞郎升值。这样的情况自2010年起,尤为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瑞士法郎历来被用作避险货币。当欧元区各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往往预示危机的来临,况且欧元区某一国的国债利率升高,往往导致欧债收益率的整体上行。所以瑞郎作为避险货币,在此类时刻,会得到市场的习惯性增持。避险货币通常又被称为保值货币,主要是指对政治、经济、战争、市场等因素具有较大免疫力的货币,不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避险货币有着汇率稳定,不容易贬值的特点,因此在市场风险比较大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向避险货币。当然,避险货币不易贬值只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毕竟每种货币都会有波动。 如果一种货币要充当避险资产,那么一般会满足以下几种条件: 此种货币的发行国政治稳定。 国内金融市场成熟,金融流动性充足,市场纵深度良好。 该国拥有庞大的海外资产净头寸 该国利率较低 能尽可能隔绝重大事件的影响 市场习惯于在风险上升时买入避险 可以看出,瑞士法郎能长期坚挺,成为避险货币和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避险货币的主要属性在瑞郎身上也得到完整体现:瑞郎利率处在负0.75%的低位,至今尚未有上调的迹象;瑞士常年处于贸易盈余,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债权国;其国内商业环境高度良好,不少欧洲公司总部设在瑞士,金融完善程度自不在话下。周边欧洲邻国,特别是欧元区国家的政局紧张和经济下行都会使交易商转向瑞郎,寻求安全,躲避风险。 瑞士法郎作为国际上主要的避险货币由来已久。自1815年成为永久中立国以来,瑞士一贯保持中立,未曾卷入过任何国际间的政治或军事冲突,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稳定,受到战争和国际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较小。瑞士有着极其严格的银行制度,瑞士国家银行独立制订货币政策,所以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也比较小。历史上一旦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瑞郎便成为投资者转移资金的首选。瑞士的金融保险业发达,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球银行密度最髙的国家。全境共有394家银行,4000多家分行,就业人口虽只占5%,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最大城市苏黎士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瑞士有严格的银行法,被认为是世界上存款最保险的国家。另一方面,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是瑞郎成为避险货币的一大条件,瑞士长期保持经常账户盈余,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也乐于持有那些有经常账户盈余国家的货币,从而推动了瑞郎上扬。同时瑞士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对内主张尽量减少干预,对外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瑞士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其95%的原材料和60%的消费品依赖进口, 主要工业品的70%需外销,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欧盟是瑞士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士对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0%,进口占了80.4%。在此背景下,维持低利率和弱势本币,也是瑞士央行长期的基本政策。而低利率是驱动人们持有海外资产的原因,高流动性则为境内外资产的转化提供了条件。因为国内利率低下,人们倾向买进海外高息资产以获取更高收益,一旦风险逼近,高息资产的收益不再那么明显,海外资产遭到抛售从而货币回流,于是该国货币就会升值。同时长期的低利率往往表明该货币贬值空间较小,拥有升值的预期。 此外,瑞士国家银行充足的黄金储备量也对货币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在全世界早已抛弃金本位制度的时候,直到2000年瑞郎都一直坚持使用黄金联系汇率制。瑞士法郎至今以其满足25%的最低黄金储备法律要求,而被认为是安全的货币避风港。每发行100瑞郎,背后都有等值的25瑞郎的黄金放在瑞士央行的地库之中。所以从外汇交易并不太活跃的80-90年代起,瑞郎就已经在市场上树立起了避险货币的形象,信誉日益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地位也逐渐加强,只是那时尚未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待到2008年金融危机,欧元和美元大肆贬值,瑞郎作为避险货币起汇率就在一直上扬,到2011年瑞郎兑欧元升值了60%。本币的升值对瑞士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具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瑞士央行在2011年9月宣布,把欧元兑瑞郎汇率钉死在1.20(1欧元兑1.20瑞郎),只要瑞郎升值,瑞士央行就在市场上买进欧元,卖出瑞郎,以此强行拉低汇率。瑞郎币值从2011到2014都维持平静,一直在1.20附近徘徊。但这也使得瑞士央行发行了大量的瑞郎。 而且,2014年欧元加速贬值,当年年底欧洲央行又继续量宽松政策。于是2015年1月瑞郎解除了跟欧元1.20的汇率绑定。然后市场的反应是不出所料地推高瑞郎,当天瑞郎兑欧元上涨23%,当了2015年著名的黑天鹅事件。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避险货币之一,并且因为钉死欧元汇率而印发了大量瑞郎,瑞士央行得以在全世界收购各类资产。包括各国政府债券、高科技公司和能源、资源型公司的股票,币种涵盖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等所有主要货币。所以,通常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投资者会将他们的资金转移到瑞士,促使瑞郎升值。当巴菲特见证美股第五次熔断的时候,大量资金购入瑞郎也顺理成章。 该文章转载自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
-
不戴口罩如何防疫?——解读瑞士抗疫背后的中西方思维差异
不戴口罩如何防疫? 解读瑞士抗疫背后的中西方思维差异 瑞士现状 截止瑞士时间3月13日15:30,瑞士23个联邦州及列支敦士登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增至1125例,且呈继续增长趋势。目前仅有人口较少、面积较小的内阿彭策尔州(Appenzell Innerrhoden)和乌里州(Uri)暂无确诊。与意大利接壤的提契诺州(Tacino)由于跨境人员往来频繁,目前的防疫形势最为严峻。目前瑞士边境只对持有瑞士工作许可证的意大利人开放。 政策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士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呢?瑞士联邦委员会于当日发布的紧急公告“取消一切100人以上的活动”,即刻重启申根国家内部边境检查,以防止国外(例如意大利或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病例输入,保护瑞士医疗资源。此外,更多的是呼吁民众加强公民责任意识、与他人接触时保持距离、保护易感高危人群。 企业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关停,更多的是根据自身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出差、鼓励在家办公、线上会议等。瑞士私立学校大多取消了境外游学,提前开始春假至4月4日,但可开展远程教学。同时避免各个年龄段人群共处,以保护老年人等高危易感人群。走在瑞士街头,很少见到有人佩戴口罩,甚至在超市这样的密闭场所,人们也只是保持距离而已。瑞士疫情的蔓延和政府的自由政策,让很多媒体和在中国经历过抗疫的民众非常没有安全感,认为瑞士政府不封城、不停工,瑞士民众不在乎、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定会酿成大祸。但是,抗疫这道难题,只存在“封城”一种解题方式?媒体对表象的解读是否存在一定误解?瑞士的解题逻辑背后又体现了怎样的中西方思维差异? 首先让我们从最明显的现象说起: 瑞士人为何不戴口罩? 在瑞士,口罩、酒精等医用防护物资市面上已经出现售罄的状况,此前瑞士联邦政府也明确表示口罩等医用物资的储备是短缺的,因此不鼓励没有生病的人们佩戴口罩。这一举措其实非常符合瑞士的实际情况,因为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相比,瑞士很难实现大规模的补充口罩供应,既然没有充足货源,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最大化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瑞士选择将医用物资用在“刀刃”上,保证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易感高危人群有充足的医护保障,确实是最为经济、行之有效的举措,在街道上见不到民众佩戴口罩也再正常不过。如果鼓励每个人都佩戴口罩、抢购物资,不仅会造成口罩等医用物资的浪费,还很有可能激发民众和社会的恐慌情绪,人们的应激反应很可能导致政府原本理性的、合理的防疫措施功亏一篑,一线人员和易感人群反而暴露在病毒的威胁下。 进一步,恐慌带来的对政府的不信任会加剧民众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医院爆满,超市卖空,人心惶惶,弃城逃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武汉抗疫的弯路上。瑞士民众的思维也值得关注。人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口罩短缺的压力,政府在抗疫呼吁中明确提到“增强公民意识”,途径高危地区或有接触后需实行自我隔离,出现症状后需第一时间联系家庭医生,避免外出。瑞士人们的公民意识从根源上确保了潜在传染源不会进一步扩散。另外,人们相信政府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公民充分知情;人们相信医疗系统能够在需要时为自己提供保障,瑞士人人享有医保,在疫情面前绝不是一句空话,这也是为何美国疫情的发展成为日前关注的焦点,低收入人群没有医保,社会的恐慌和对政府失信,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瑞士为何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检测? 原本瑞士政府的措施已经被媒体批判“力度不够”,但瑞士反而“顶风作案”,进而提出“瑞士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在医院的轻症患者也被安排回家隔离”,不禁让更多人产生质疑。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当人们出现感冒咳嗽症状,不要直接去医院和诊所,而是先打电话咨询家庭医生,通过电话问诊,绝大部分感冒患者,包括新冠轻症患者,都被家庭医生直接挡在了家中。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反观疫情爆发初期的中国武汉,人们恐慌地涌进医院,成千上万的人在候诊室连夜排队十几个小时,还是轮不上床位,形势一度几乎失控。 也就是说一旦所有人都涌进医院,不仅互相感染,更严重的问题是,医疗系统崩溃后,病重的人无法得到治疗,这时死亡率就会飙升。所以这是一个“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问题。对于轻症患者居家治疗和隔离,这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有限的医疗资源(包括检测试剂和重症监护设施)更应该先用于重症患者身上。相反,如果为所有人不论症状轻重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检测和护理,会导致医院涌入大量恐慌人群,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造成更多感染机会。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在可以获得家庭医生指导和药物可及的情况下,在家自我隔离,同样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只要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国民不过度恐慌,重症会得到相应的治疗,轻症能自愈,一切就不会太糟。 另外,这也有利于启动有着34年工作经验的瑞士流感防控体系Sentinella。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集、分析全国150-250名家庭医生手中的病例样本,利用算法和数学模型检测传染病对全社会传染病危险指数的评级,具体包括感染人群数量、感染人群年龄等,同时还能预测疾病流行趋势和床位及药物需求。此次的新冠病毒虽与普通流感不同,但也属于传染病的范畴,如果能够启动有着34年工作经验的Sentinella体系,如果能够预测出未来所需的床位数量,如果跑赢时间先行一步,打赢抗疫之战便有了更多的筹码。 瑞士为何不封城?不停工? 再来说说封城:目前确定封城的案例有两个,一是武汉,二是意大利,这两个案例与其它城市/地区/国家相比,做出封城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医疗系统的崩塌,或者简而言之:太多病患,太少床位。因此,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只能采用极端措施——封城。 首先,就目前来看,瑞士的医疗系统还在稳定运作,且正在为未来可能的重症患者预留床位,所以瑞士的解题思路不是要完全遏制疫情的传播,而是与病毒进行持久战,思考如何大范围内和病毒共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拖延,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至少要拖到夏天,让疫情的平息成为时间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瑞士完全牺牲经济来确保不惜代价的全面防疫。在瑞士关停企业并非易事,避免恐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差异:抗疫对于民众来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健康面前谈经济,似乎是一件愚蠢又残忍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他们平日从事的工作所面临的危险比疫情还要大,他们还是要去做。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一旦停工就可能失去所有生活保障。瑞士的企业家比比皆是,现在的企业还都在开工,每个人都在承担着风险,现在看起来是CEO为底层员工承担风险,但很难说几个月后,如果疫情继续发展,CEO能支撑多久?到那时候又是谁在为谁承担风险? 另外,这里的经济也包含了另外一群人的健康。3月3日,在抗疫中因擅长直说实话而走红的张文宏医生表示:“(中国)如果不尽快复工,城市停止带来的次生影响可能会导致人口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死亡率。”与此对应的是瑞士媒体的报道:“瑞士现在有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们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得了糖尿病,有的人在等待骨髓移植……我们不可以为了新冠耗尽全部的医疗资源。面对这些躺在病床上‘真正的’病人,我们接下来(关于新冠)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也许停工并非如期待的那样,只要停工了就万事大吉。 瑞士和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在新冠病毒蔓延的情况时它是脆弱的。 但是瑞士又和世界上所有国家不一样:中国的“围剿战”,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意大利的紧急“断舍离”,美国的“随缘”抗疫,瑞士在疫情面前更多的是认清“取舍”:取的是救助重症,舍得是不惜代价的全面防疫。至于结果会怎样还不得而知,也许有一天Sentinella防护体系计算出未来的医疗资源不足到只能封城,但或许瑞士可以少走弯路,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解题方法永远不止有一种,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只有最适合自己国情的方法,随时保持灵活性,才是最好的方法。 该文章为搜瑞士网站原创,部分图片摘引自网络媒体的公开资源,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
-
瑞士留学生家庭——申请瑞士居留证的优势分析
瑞士留学生家庭申请瑞士居留证的优势分析 随着全球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我们接到很多中国家长的致电,迫切想了解在瑞士留学孩子的近况,一切是否安好?此刻您也许在想若有瑞士居留证该多好,至少可以飞到瑞士和孩子一起共克时艰!瑞士雷梭勒家族办公室拥有瑞士独家稀缺资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可快速办理瑞士长期居留证开启瑞士品质生活。那么瑞士留学生家庭持有瑞士居留证有哪些优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01 出行便捷,自由进出26个申根国: 在这次疫情面前,在国内的很多瑞士留学生家长很无助,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在哪个国家留学,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身体都是最重要的。持有瑞士居留证您就可以在孩子需要您的时候,第一时间飞到孩子的身边,和他在一起,处理各种紧急突发状况。随着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就送孩子到瑞士留学,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上的照料,家长们也陆续开始办理瑞士身份,与孩子一同来到瑞士,陪同孩子成长,不缺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重要时刻。众所周知,持瑞士居留证可自由进出26个申根国,且瑞士紧邻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出行都十分便利。每逢孩子期中、寒暑假等假期,家长们都可以与孩子相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02 持瑞士居留证,给孩子未来多一种选择: 瑞士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孩子在瑞士学习生活,轻松掌握至少三种语言(中文,英语,依据学校语区的不同还需学习第二外语——法、德、意大利语等),比同龄的孩子相比赢在了起跑线上。持瑞士居留证,可在瑞士就读免费的公立学校,无须入学考试,就可申请就读瑞士所有公立大学,包括全球排名第6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和全球排名第18名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又或是对接世界各大院校。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性的投身于各种实践中,对孩子未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多种的可能性。 持有瑞士居留证,8~18岁的孩子,在瑞士居住一年算两年,居住满5年可以申请永居,获得永居后可申请国籍。孩子用约6年的时间获得瑞士的护照(须考试),可以享受瑞士的顶级医疗福利以及157个国家免签,拥有瑞士护照,孩子作为瑞士公民,大学毕业后不管是选择留在瑞士发展,还是去其他国家生活或发展事业,都会很便捷,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可自由穿梭在世界各地。 03 一人办理,全家受益: 1、 持瑞士居留证,享最好医疗福利。 瑞士拥有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早在1890年,瑞士已将医疗和事故保险写入了宪法,从1912年起,瑞士政府就陆续颁发了有关医疗和事故保险方面的专项法规。瑞士以其开创性的医学成就和卓越的治疗成果闻名世界,以其尖端科技称霸全球医疗行业。各种大大小小的医疗相关研究、发明、实践、临床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每年研发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2.7%,与美国持平。瑞士每年的医疗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卫生服务网络非常发达,医疗卫生系统共有30万名职工,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9%,瑞士医生也是享誉国际,瑞士的医学家、医生每年都会进修以提高医疗技能,同时也受瑞士医学会的监督。瑞士所有的医院都配置完善的医疗体系结构,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术以及高端的医疗方法,这都使得瑞士的医疗水平走在世界的前沿。瑞士的医疗系统好到几乎所有居住在瑞士的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医生,看病不用排队,可以提前跟专家预约。2000年,瑞士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如今只要你拥有瑞士的身份,成人每年缴纳7000瑞郎的医疗保险,最多每年承担3300瑞郎的医疗费(不含口腔科),其他所有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政府拨款全额报销,不限制疾病种类和药品类别,可自由选择主治医师并入住私立医院单间病房治疗,享瑞士最好的医疗体系和福利。 2、 持瑞士居留证,可购住宅类房产。 瑞士住宅类房产是不卖给第三国的公民,只卖给本国公民。若您持有瑞士居留证,您可以在居留证颁发州购买一处住宅类房地产作为主要住宅或第一居所,并在瑞士全境内购置另一处房产作为第二居所或度假屋。且瑞士银行贷款利率低,年化利率在1.5%左右,可以通过在银行存款做稳健投资来撬动更多的资产,从而实现投资置业的最优化。 3、 财富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身份规划。 在CRS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在希望孩子出国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也为整个家族或家庭的财富在做整体的规划,财富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身份规划。持有瑞士的居住证,成为瑞士的纳税居民,则海外收入和资产只需向瑞士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据瑞士税法规定——在瑞士境外的商业活动和房地产收入免于征税。通过了解各国的税务居民认定原则,合理规划在全球各地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合理的节税。 4、 持瑞士居留证,享瑞士最完善的养老体系。 瑞士被评为全球最佳的养老国家,当今瑞士形成了三种比较成熟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其中大约25%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以养老院为例,瑞士政府对其进行资助并严格管理,要求养老院为老人提供专业化护理和人性化服务。在今年COVID-19爆发期间,瑞士政府也正是把医疗资源重点保护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人和癌症患者,不仅尽量减少不让他们感染,还要在他们感染后尽早确诊、安排入院。也正因瑞士政府对老年人的重视和关爱才使得瑞士百岁老人的比列是欧美国家中最高! 简而言之,瑞士留学生的家庭办理瑞士居留证可以自由进出26个申根国,全家享受瑞士的医疗福利,给孩子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孩子持有瑞士护照,成为瑞士公民,可以真正的成为世界公民,自由穿梭于世界各地。作为瑞士留学生的家庭,持有瑞士居留证,可以在瑞士购买住宅类房产,通过在银行存款做稳健投资来撬动更多的资产,实现投资置业的最优化。持有瑞士的居住证,成为瑞士的纳税居民,通过了解各国的税务居民认定原则,合理规划在全球各地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合理的节税以及涉税信息的安全保密。 该文章转载自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
-
口罩、供应链和全球产业迁移——全球产业布局的思考
口罩、供应链和全球产业迁移——全球产业布局的思考 导读 瑞士先是被德国抢了口罩,又被意大利抢了消毒液,其背后原因还是全球化以及第四次产业迁移的直观体现。近年来,供应链与中国脱钩,无论从理论,尝试还是到舆论风向,都甚嚣尘上。作为中国企业,也确实应当在此次疫情中,观风起于青萍之末,对于自身企业的全球产业布局予以思考。 1. “德国抢了瑞士口罩”背后的故事 最近几天,朋友圈被刷屏了“德国抢了瑞士24万只口罩”的新闻,起因是瑞士本国几乎不生产任何防护耗材,而这次瑞士为应对疫情从中国进口的口罩,在经德国转运过程中,被以“禁止口罩出口”为由截留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工厂受疫情影响,大面积停工停产,现在也只是陆续开始复工。而中国又供应了世界80%的口罩,目前各国都难以维持警戒库存。不仅仅是口罩,其他行业因中国供应商延迟交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随处可见。比如说: 苹果公司推迟了原定3月的廉价版iPhone SE2,以及下半年的5G版iPhone发售; 孟加拉国的10万条牛仔裤等待中国面料才能开工; 澳大利亚建材60%以上进口自中国,中国疫情导致建材供应不足,多个在建工程停工; 韩国汽车行业进口线束中87%是中国制造,目前中国的停产导致韩国车企几近停工。 2.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出现危机? 世界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制造被依赖到如此程度。事实上,全世界需要中国企业做“一级”(直接)供应商的公司,至少有51000家;而需要中国企业做“二级”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公司,超过500万家。《哈佛商业评论》估计,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会在3月中达到顶峰,欧美数千家工厂会陷入停摆。2月份,反映中国制造业经济趋势的PMI(采购经理指数)跌至35.7%。年初的疫情让2020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遭受重创,损失在千亿以上规模。如果制造业再因停摆导致大量工厂外迁,那么对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美国商会调查了239家在华美资企业,42.4%的公司正在或考虑要把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只有2.9%的公司会增加在华业务。除美资企业外,因为疫情,并且考虑到今后供应链的安全性,其他外企确实有从中国外迁的计划。相对应地,中国的制造型企业,是否有必要跟随可能的迁徙潮流,选择自己的出海战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是不是已经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 3. 谁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关于谁是下一个“世界工厂”,多年以来,商界一直看好越南和印度。在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可能发现他们又中了越南的“埋伏”。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13%,但同期,美国从越南的进口同比增长40%。这背后是2018年仅上半年,就有426家中国企业落地越南建厂。但作为一个制造业国家,2019年上半年越南进出口总额居然存在3400万美元的逆差。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企业在越南建的是组装厂,不过是在越南完成最后一道组装工序后出口。“越南制造”出口的多是终端消费品,大部分原材料却并非本地生产,而是源自中国进口。2017年的全球制造业份额,中国占28%,越南占0.27%,相差100倍。如果说,越南相对于国内最大的优势而言,是人力成本更为低廉。但是,越南目前劳动力人口不到中国的十五分之一,失业率仅1.8%。据《越南经济时报》称,越南的最低法定月工资已超过1300人民币,在毗邻中国的几个工业园区甚至出现了月薪3000人民币仍然招不到人的情况。其所能提供的劳动力可能已经触到上限。相对于越南工业人口不足,印度最大的优势,是每年新增上千万的年轻劳动力,并且失业率6%以上。但印度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制造业的最低需求。印度南北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甚至比从深圳运到印度加尔各答港口还慢还贵,更不用提印度内部各邦之间的关税。而很多在印度建厂的中国企业发现经常断电,企业不仅得自备发电设备,还得自己解决工厂用水。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印度的工业化水平与越南一样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更为困难的是,由于产业工人“不适应工业化需要”,印度制造业产品的“非标件多、成品率低、品质不稳定”。海尔印度供应链负责人就坦言,印度本地加工组装厂的不良率是国内企业的5-10倍。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是:“印度创造的所有就业几乎都是低端服务业岗位,向价值链上方移动的希望渺茫。” 4. 全球产业迁移的另一股潮流 综上,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中国企业遵循工业化以来全球产业四次迁移的先例,效仿西方企业向印度、越南等国家产业转移的打算,遭遇到了相同的瓶颈。单纯依靠投资低工业化国家,降低劳动力成本,维持低价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而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各地方的产业升级政策和人工成本上涨,还是“贸易战”、“新常态”以及欧美的制造业回归本土,都促使中国企业重新考虑全球发展战略和布局。全球产业的迁移,不仅仅是向劳动力成本洼地汇集,同时也存在着逆流向上,贴近消费者市场的潮流。实际上,同样的问题在此前四次全球产业迁移中也反复发生过。企业的全球产业布局中不仅要考虑外迁并搭建制造基地,也要考虑靠近并覆盖终端市场的战略。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行业。BMW全球最大的工厂并不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而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日产在欧洲销售的汽车也有超过60%是本地生产而非进口。哪些市场更加符合企业目前的能力体系和产品服务组合,并且值得直接投资,这其中需要企业对市场吸引力和进入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判断;也应当对自建、收购还是合资等不同的市场进入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路径设计。 5. 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前景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企业如何善用国家“走出去”的鼓励政策,正确选择出海战略,贴近消费者市场,并借助欧洲各国间各种经济和税务协定,选择具有商务和税务优势的项目接收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在单边及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欧盟有强烈意愿推行全球化和多边互利的进程,而瑞士更是唯一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另一方面,对于是否通过直接投资,落户并覆盖欧洲这个包括了44个国家和7.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企业近年来也屡屡予以肯定回应。其中既包括中化对先正达的中国海外最大收购案例,也有华为、远大、中信等逐步生根,还有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的四面开花。 5.1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瑞士进行投资存在以下主要优势: 1. 瑞士与中国正式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企业可以利用瑞士的商务与税务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贸易和金融项目。 2. 瑞士是唯一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同时瑞士与欧盟之间有各种互相认定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等等,可以作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3. 瑞士超高的劳动生产率、开明的劳动法规、优惠的税收制度以及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使其成为首屈一指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企业在瑞士进行产业布局,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绿地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收购兼并、在瑞士设立功能中心等。 5.2 中国企业布局瑞士,可有四种运作方式: 1. 品牌运作:瑞士制造“Made in Switzerland”的独特价值。瑞士是唯一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原材料可以借助自贸协定0关税进入瑞士,当某一产品核心价值65%产生在瑞士,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被标以瑞士制造,借助瑞士与各国签订的38个自贸协议,以及与欧盟的经济准入标准,畅行欧美乃至全世界; 2. 资本运作:中国人在瑞士设立的企业也是瑞士企业和瑞士本土企业享受一样的待遇,融资方式多样便捷,且融资成本极低,贷款利率年化约1.5%; 3. 海外布局:在瑞士通过收购或合作,直接且快速获得瑞士技术/品牌/管理经验,实现资产出海,海外配置; 4. 反哺国内市场:借助瑞士发达的六大支柱产业,通过投资与合作,把瑞士技术/品牌/管理经验带入中国,与中国巨大的市场相结合,在中国实现大应用、大发展。 结语 一场突袭全球的疫情,引发了我们对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的深度思考。在全球化以及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产业迁移的国际大趋势下,我们相信,很多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企业家们,也一定在认真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是走向越南、印度这样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工厂”,还是落地在瑞士这样的更加贴近消费市场、具有更多商务和税务优势的全球或欧洲总部基地,相信每位企业家心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该文章转载自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