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资讯动态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瑞士投资 > 口罩、供应链和全球产业迁移——全球产业布局的思考

瑞士艺术文化

瑞士品质

瑞士传承

瑞士DNA

瑞士旅游

瑞士健康

瑞士教育

瑞士投资

瑞士投资

口罩、供应链和全球产业迁移——全球产业布局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21

口罩、供应链和全球产业迁移——全球产业布局的思考




导读

       瑞士先是被德国抢了口罩,又被意大利抢了消毒液,其背后原因还是全球化以及第四次产业迁移的直观体现。近年来,供应链与中国脱钩,无论从理论,尝试还是到舆论风向,都甚嚣尘上。作为中国企业,也确实应当在此次疫情中,观风起于青萍之末,对于自身企业的全球产业布局予以思考。


1. “德国抢了瑞士口罩”背后的故事

       最近几天,朋友圈被刷屏了“德国抢了瑞士24万只口罩”的新闻,起因是瑞士本国几乎不生产任何防护耗材,而这次瑞士为应对疫情从中国进口的口罩,在经德国转运过程中,被以“禁止口罩出口”为由截留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工厂受疫情影响,大面积停工停产,现在也只是陆续开始复工。而中国又供应了世界80%的口罩,目前各国都难以维持警戒库存。不仅仅是口罩,其他行业因中国供应商延迟交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随处可见。比如说:

       苹果公司推迟了原定3月的廉价版iPhone SE2,以及下半年的5G版iPhone发售;

       孟加拉国的10万条牛仔裤等待中国面料才能开工;

       澳大利亚建材60%以上进口自中国,中国疫情导致建材供应不足,多个在建工程停工;

       韩国汽车行业进口线束中87%是中国制造,目前中国的停产导致韩国车企几近停工。



2.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出现危机?

       世界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制造被依赖到如此程度。事实上,全世界需要中国企业做“一级”(直接)供应商的公司,至少有51000家;而需要中国企业做“二级”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公司,超过500万家。《哈佛商业评论》估计,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会在3月中达到顶峰,欧美数千家工厂会陷入停摆。2月份,反映中国制造业经济趋势的PMI(采购经理指数)跌至35.7%。年初的疫情让2020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遭受重创,损失在千亿以上规模。如果制造业再因停摆导致大量工厂外迁,那么对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美国商会调查了239家在华美资企业,42.4%的公司正在或考虑要把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只有2.9%的公司会增加在华业务。除美资企业外,因为疫情,并且考虑到今后供应链的安全性,其他外企确实有从中国外迁的计划。相对应地,中国的制造型企业,是否有必要跟随可能的迁徙潮流,选择自己的出海战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是不是已经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



3. 谁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关于谁是下一个“世界工厂”,多年以来,商界一直看好越南和印度。在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可能发现他们又中了越南的“埋伏”。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13%,但同期,美国从越南的进口同比增长40%。这背后是2018年仅上半年,就有426家中国企业落地越南建厂。但作为一个制造业国家,2019年上半年越南进出口总额居然存在3400万美元的逆差。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企业在越南建的是组装厂,不过是在越南完成最后一道组装工序后出口。“越南制造”出口的多是终端消费品,大部分原材料却并非本地生产,而是源自中国进口。2017年的全球制造业份额,中国占28%,越南占0.27%,相差100倍。如果说,越南相对于国内最大的优势而言,是人力成本更为低廉。但是,越南目前劳动力人口不到中国的十五分之一,失业率仅1.8%。据《越南经济时报》称,越南的最低法定月工资已超过1300人民币,在毗邻中国的几个工业园区甚至出现了月薪3000人民币仍然招不到人的情况。其所能提供的劳动力可能已经触到上限。相对于越南工业人口不足,印度最大的优势,是每年新增上千万的年轻劳动力,并且失业率6%以上。但印度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制造业的最低需求。印度南北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甚至比从深圳运到印度加尔各答港口还慢还贵,更不用提印度内部各邦之间的关税。而很多在印度建厂的中国企业发现经常断电,企业不仅得自备发电设备,还得自己解决工厂用水。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印度的工业化水平与越南一样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更为困难的是,由于产业工人“不适应工业化需要”,印度制造业产品的“非标件多、成品率低、品质不稳定”。海尔印度供应链负责人就坦言,印度本地加工组装厂的不良率是国内企业的5-10倍。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是:“印度创造的所有就业几乎都是低端服务业岗位,向价值链上方移动的希望渺茫。”



4. 全球产业迁移的另一股潮流

       综上,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中国企业遵循工业化以来全球产业四次迁移的先例,效仿西方企业向印度、越南等国家产业转移的打算,遭遇到了相同的瓶颈。单纯依靠投资低工业化国家,降低劳动力成本,维持低价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而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各地方的产业升级政策和人工成本上涨,还是“贸易战”、“新常态”以及欧美的制造业回归本土,都促使中国企业重新考虑全球发展战略和布局。全球产业的迁移,不仅仅是向劳动力成本洼地汇集,同时也存在着逆流向上,贴近消费者市场的潮流。实际上,同样的问题在此前四次全球产业迁移中也反复发生过。企业的全球产业布局中不仅要考虑外迁并搭建制造基地,也要考虑靠近并覆盖终端市场的战略。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行业。BMW全球最大的工厂并不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而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日产在欧洲销售的汽车也有超过60%是本地生产而非进口。哪些市场更加符合企业目前的能力体系和产品服务组合,并且值得直接投资,这其中需要企业对市场吸引力和进入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判断;也应当对自建、收购还是合资等不同的市场进入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路径设计。



5. 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前景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企业如何善用国家“走出去”的鼓励政策,正确选择出海战略,贴近消费者市场,并借助欧洲各国间各种经济和税务协定,选择具有商务和税务优势的项目接收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在单边及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欧盟有强烈意愿推行全球化和多边互利的进程,而瑞士更是唯一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另一方面,对于是否通过直接投资,落户并覆盖欧洲这个包括了44个国家和7.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企业近年来也屡屡予以肯定回应。其中既包括中化对先正达的中国海外最大收购案例,也有华为、远大、中信等逐步生根,还有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的四面开花。



5.1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瑞士进行投资存在以下主要优势:

1. 瑞士与中国正式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企业可以利用瑞士的商务与税务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贸易和金融项目。

2. 瑞士是唯一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同时瑞士与欧盟之间有各种互相认定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等等,可以作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3. 瑞士超高的劳动生产率、开明的劳动法规、优惠的税收制度以及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使其成为首屈一指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企业在瑞士进行产业布局,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绿地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收购兼并、在瑞士设立功能中心等。



5.2 中国企业布局瑞士,可有四种运作方式:

1. 品牌运作:瑞士制造“Made in Switzerland”的独特价值。瑞士是唯一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原材料可以借助自贸协定0关税进入瑞士,当某一产品核心价值65%产生在瑞士,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被标以瑞士制造,借助瑞士与各国签订的38个自贸协议,以及与欧盟的经济准入标准,畅行欧美乃至全世界;

2. 资本运作:中国人在瑞士设立的企业也是瑞士企业和瑞士本土企业享受一样的待遇,融资方式多样便捷,且融资成本极低,贷款利率年化约1.5%;

3. 海外布局:在瑞士通过收购或合作,直接且快速获得瑞士技术/品牌/管理经验,实现资产出海,海外配置;

4. 反哺国内市场:借助瑞士发达的六大支柱产业,通过投资与合作,把瑞士技术/品牌/管理经验带入中国,与中国巨大的市场相结合,在中国实现大应用、大发展。


结语

       一场突袭全球的疫情,引发了我们对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的深度思考。在全球化以及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产业迁移的国际大趋势下,我们相信,很多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企业家们,也一定在认真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是走向越南、印度这样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工厂”,还是落地在瑞士这样的更加贴近消费市场、具有更多商务和税务优势的全球或欧洲总部基地,相信每位企业家心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该文章转载自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