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资讯动态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瑞士投资 > 中美“新冷战”形势下中美企业的尴尬局面

瑞士艺术文化

瑞士品质

瑞士传承

瑞士DNA

瑞士旅游

瑞士健康

瑞士教育

瑞士投资

瑞士投资

中美“新冷战”形势下中美企业的尴尬局面

发布时间:2021-08-10


中美“新冷战”形势下中美企业的尴尬局面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冷战”局面,两国商贸关系形势愈发波谲云诡,中美企业在对方国内的营商环境面临更大挑战,大洋两岸各家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表露出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摘选了部分媒体对此较为中立的观点进行了编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随着中国新规,2万亿美元赴美上市大潮宣告结束

 

彭博社报道称,二十年来,由于资本对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的投资热情高涨,再加上对投资友好的监管环境,中国科技公司纷纷赴美上市,其数量已达数百家,价值更是到了2万亿美元。

 

今年610日,滴滴正式递交了赴美IPO招股书,20天后,滴滴正式登陆纽交所。但就在上市后的第4天,滴滴却从突击上市的高光时刻骤然跌落到惨遭下架的低谷: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滴滴出行 App 被勒令下架;几天后,滴滴旗下25App惨遭团灭。

 

到如今上市刚刚满月,滴滴的市值却已跌去 183.6 亿美元,受其影响,一众中概股普遍下跌。被众多国外投资者集体诉讼后,滴滴还面临超过自身 IPO 规模的巨额赔偿。

 


 

而在710日,国家网信办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六条中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彭博社认为,这相当于给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企业“敲响了丧钟”。文章援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外籍教授保罗·吉利斯(Paul Gillis)的话称:“五至十年内不太可能会有中国公司在美上市,可能只有少数大型公司会在美二次上市。”

 

对那些尚未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而言,拿回资金的不确定性正越来越大,中概股指数较近期高点已下跌了近30%,华尔街也开始为利润丰厚的承销费生意可能面临枯竭做起了准备。

 

上个月中国宣布了一系列针对民营校外辅导机构的措施,希望将它们转变为非营利实体,并禁止它们在外汇上市和筹集资金,那些已经在海外上市的投资者可能面临重组。对于一批在美国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无疑是一次大规模打击,也着实令投资者感到意外,并导致全球恐慌性抛售。迄今为止在纽约上市的新东方教育股价、高途集团、好未来、一起教育科技等迄今股价已累计下跌逾90%。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估计,此次大规模重组可能会抹去中国1000亿美元课外辅导市场的76%

 


 

多家公司撤退,中企赴美IPO通道面临关闭的风险

 

730日,路透社报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暂停处理中国企业的IPO申请及其他证券销售。与此同时,SEC正在制定新的指南,要求在美上市的中企披露北京方面 “监管打压” 的风险;SEC将确保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在 “获得中国政府许可” 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请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货拉拉、福佑卡车、天鹅到家、Keep、喜马拉雅、小红书、零氪科技、哈啰出行、七牛云、Soul 等中国企业暂停、推迟或撤回了赴美IPO计划。其中,多数企业均在今年4月底提交了第一轮赴美 IPO 招股书。

 


 

20205月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来加强对于中概股的审计管控,美国证券监管部门的新规也象征着美方在资本市场再度出招。正在制定的指南中,据信将大幅提高上市门槛,除了对各种财务指标要求更严格之外,对于行业也会加以限制,特别是对半导体、5G 等国家重点战略行业,逐步为中美脱钩做准备。

 

“脱钩”到“经济铁幕”

 

2019年开始,市场一直在屏息观察中美关系的起起落落。但许多观察人士可能没有注意到,谈判进程也暴露了两国之间在贸易问题之外不断加深的鸿沟。

 

事实上,贸易争端凸显了两国政府对于对方的看法发生了更根本的变化,美国政府官员现在将中国称为对手,试图削弱和取代美国的权力和全球领导地位。而尽管中国的公开声明仅限于批评美国“霸道”,但实际上在体制内,许多人得出结论,美国正在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

 

因此,在双方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经贸争端的同时,美国与中国“脱钩”的说法在美国越来越突出,而北京则在寻求对冲对美国的依赖。就目前的态势而言,美中关系越来越令人担忧,严重程度可能远超特朗普时代。

 

由于贸易争端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技术竞争,全球各国政府、企业和市场都在努力应对美中脱钩或“经济铁幕”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技术领域有意识的脱钩

 

事实上,贸易战也凸显了美中关系的转变。例如,美国国防部最新的印太战略文件强调了“自由世界秩序愿景与压制性世界秩序愿景之间的地缘政治对抗”。据报道,一位国务院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正在准备与中国发生“文明冲突”。这证明了那些认为美国旨在遏制中国崛起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脱钩”的说法并未得到中国官员的认可,但双方的顾问和战略家正在认真思考发生商业冷战会是怎样的图景。

 

迄今为止,更密切的美中关系导致了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融合,普遍的认知是这种经济融合将缓解安全竞争。但贸易战以及美国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禁令有可能破坏供应链,尤其是那些使用敏感技术的供应链。事实上,即使华为禁令被解除,美国仍有能力切断科技公司的供应链。鉴于这一先例,中国政府和企业将不得不认真考虑与美国公司合作的风险,这预示着技术可能会去全球化。

 

同样,中国的收获是它必须尽可能多地实现技术本土化。因此,即使技术的“铁幕”不会马上实施,它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幻想。

 


 

在华美企执业不易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美国商会的许多成员表示,尽管中国政府最近进行了诸多努力,但市场准入在很多行业仍是个问题。2021年的一份报告称:"超过半数的科技行业受访者表示,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尽管从长远来看,中国仍然是大多数美国公司的重中之重,但此次调查描绘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具挑战性的景象:



 

长期以来,外国公司一直抱怨与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竞争不平等。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之际,中国当局宣布,在金融等一些行业,外国公司将获得更多机会。但中国政府通过的旨在限制强制技术转让和提高知识产权的新《外国投资法》,也让很多美企对于中国业务持审慎态度。

 


 

赴美中企同样艰难

 

2015年,当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时,它宣布向机器人、芯片和新能源汽车等10个行业提供3500亿美元的补贴,而这成为了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有批评人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资金和激励措施使中国公司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尤其是中国经济中备受青睐的国有企业。

 

另一方面,伴随着美国将近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限制美国企业与清单上的中国公司发生业务关系,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冲击。

 

2019年美国商务部意在实施制裁的“实体清单”中,增加的8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为例,美国的行动已经在中国小型人工智能和风险投资界产生了令人心寒的影响。除了对IPO的影响外,这一行动也对中国的AI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提出了质疑。中国许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一直在关注美国和其他西方市场的扩张,尤其是医疗成像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应用,此举已经可能使该清单上的中国公司无法拓展美国市场。

 

在与美国公司讨论合作时,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已经遇到了“实体清单”带来的问题。美国公司担心与中国AI公司合作,最终也会受到美国的制裁。美国市场的潜在关闭会使他们继续通过融资、首次公开发行(IPO)和计划全球扩张来筹集资金的能力受到重创——所有这些都将使得它们越来越难以证明其估值的合理性。

 


 

地缘政治冲突下两国公司可能会有第三种选择

 

众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美国开始与中国展开对抗,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只会走向恶化。部分专家认为,在很多方面,两国关系正走向一场新的冷战,或者至少进入到一场新的冷战的开始。而这将是一场经济层面的战争。

 

美国要求其盟国放弃“一个经济上更加自由的中国,会产生一个政治上更加自由的中国”之类的观点,而且加入遏制中国的集团。同样的,中国也正在游说各国加入其联盟。双方敦促其对话者在亚洲、南美与非洲进行非此即彼的站队游戏。

 

欧洲也处在立场争夺战之中。一年前,众多欧洲国家宣布中国为"系统性对手",大多数欧盟国家都希望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将生产线从中国迁移至东南亚国家,限制中国的国家补贴,或监管来自中国的敏感外来投资。

 

但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欧盟前任主席约瑟普•博雷尔(Josep Borrell)却不愿被拖入这场美中之间的全面战争。在与中国外交部长进行视频会谈后,他坚称中国不是军事威胁。博雷尔表示,欧盟不需要在美中之间做出选择,但确实需要"战略自主权"来捍卫自身利益。"欧盟在对抗中并不中立。我们与美国有着相同的政治制度,我们不想接受中国的政治制度。博雷尔说,不过,他补充说,欧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与美国不同。欧盟不愿像美国那样中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也不想放弃多边主义,尤其是当中国希望在多边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使中美战略竞争摆到了台面上,欧洲也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问题:如何在竞争中定位自己。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对抗最终减少双边贸易,使出口到中国的欧洲公司受益,欧洲企业可能会看到收益。最明显的选择是继续维护多边主义,或者至少保持美中之间的中立。如果美国继续脱离多边主义(虽然今天看来这似乎不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跨大西洋联盟,那么可能需要探讨后一种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比如像瑞士这样一个每年向中国出口超过200亿美元商品(包括其四分之一产量的手表)的国家,很难想象会毫无考虑地投入这种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中。

 

而欧洲这种务实的态度,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无疑提供了第三种选择道路。在中美政治经济冲突日益激烈的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中美以外第三国的(独立)公司实体,来避免在中美两国投资可能会面对的商业阻碍,是一个值得充分考虑的选项。




本文转载自雷梭勒家族办公室,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