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8
“贤者留其名”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博士
“驻华大使馆是瑞士在海外最大的使馆。在这么大一个使馆做大使,可不像驾驶小型快艇,可以任意掉转方向。这是一艘令人肃然起敬的巡洋舰,我在挂帅时要充分考虑以往的历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样,我为加入这支队伍而骄傲。”——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
戴尚贤博士阁下(His Excellency AmbassadorJean-Jacques de Dardel, PhD.) 是瑞士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2014年3月20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国书,于本周刚刚卸任)。曾担任瑞士驻法兰西共和国及摩纳哥公国大使,兼任瑞士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及驻法语国家常设理事会大使至2014年。至2011年,担任瑞士驻比利时大使及常驻北约代表。担任瑞士外交部助理国务秘书至2007年,主管包括欧洲、中亚、欧洲委员会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外交事务。在36年的职业外交生涯中,还曾在华盛顿,堪培拉,巴黎和维也纳任职。戴尚贤博士来自瑞士法语区的纳沙泰尔和南达,拥有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所(现为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IHEID)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和日内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大使先生精通英法德葡西等语言,撰写并发表过大量关于外交政策、国际安全事务和文化艺术的专题著作与论文(详见书目表)。
大使谈中瑞缘分和第一
戴尚贤出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与中国有着很特别的缘分。大使的父亲曾是瑞士驻香港地区的外交官(见证了新中国与瑞士联邦的建交历史),夫人戴蕙兰女士是一位八十年代曾来北京留学的汉学家,女儿也在上海读过大学。对此,大使先生在就任之初、接受采访时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为了一个乐观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真的很幸运,这不就轮到我来中国了么。我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发现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变化。”而今,他目睹中国的快速发展,更是赞叹中国的巨大成就——“这种发展不仅体现于人民物质生活改善,还体现于人们日益拥有了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提到在中国的日子,戴尚贤满怀深情地强调,“即便语言不通,我也爱生活在这里。”在大使官邸里,大到轿子、屏风、漆器橱,小至瓷盘、陶俑等工艺品,各式各样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艺术收藏令人目不暇接。已经走访了中国30个省份的大使先生倡言:“我的目标是走访中国的全部省份。当然,这不光是数字上的累积,更重要的是欣赏和理解,以直接的方式去感受一个大国的多样性。”
图为著名演员黄轩,成在瑞士旅游在中国的形象大使
自建交以来,中瑞两国之间已经有了许多“第一”。1950年1月,瑞士成为最早承认(并立即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瑞士企业是西方企业当中第一个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的(迅达电梯);瑞士在1980年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姐妹城市(苏黎世-昆明)的国家。瑞士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欧洲国家。2014年7月,瑞士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瑞士积极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首批创始国,并公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4月,瑞士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等等。这样的“第一”,进程仍在继续。戴尚贤阁下告诉记者:我记得一代人之前,中瑞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大致相当的。其实,在35年前,瑞士的GDP还比中国的高25%,这可不寻常。现在,中国的GDP是我们的十几倍。据介绍,自2014年7月《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瑞士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提高到了370亿瑞士法郎,约合2556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据海关统计,瑞士是中国第十大供应商,中国是瑞士第三大全球商业伙伴。目前,中国有800多家瑞士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在瑞士投资额和在瑞士的中国企业数量也持续增长。每年赴瑞旅游的中国游客已超过130万人。大使先生总结道:“改革开放是成功的,今天的中国市场存在着史无前例的机会,瑞士应该把握这些机会。我们希望看到自己的伙伴越来越强大,同时,双边关系也能越来越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1月对瑞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目前中瑞两国关系发展良好。这让我看到乐观的前景。”
大使谈瑞士银行业:
当然,除了创新的公司和高质量的产品,瑞士这个美丽的国家,还因其非凡卓越的银行业而征服银幕上的詹姆斯·邦德先生。在电影《007》中,詹姆斯·邦德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我自己,另一个是瑞士银行家。”几个世纪以来,瑞士的私人银行服务都是顶尖的,这是自中世纪来就有的特质。瑞士的金融体系在600年前就开始逐步建立,数十代人的努力为瑞士金融业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这是瑞士数百年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也使瑞士金融业形成了一套较为谨慎的管理方法。几个世纪以来,很多国家的央行,包括法国和美国的央行,都是在瑞士专业人士的参与下建成的,这就是我们的智慧,我们能提供相关的服务。瑞士在历史上极其重视国民形象,瑞士银行业经久不衰的信誉就可见一斑。由于瑞士长期奉行中立政策,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尽管是世界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士人民一贯以吃苦耐劳、精打细算、善于理财闻名,并以环保低碳生活为美。这些国民品质在建立国家形象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使谈瑞士教育:
大使先生强调说,瑞士人的“创新”精神,离不开教育体系的成功,特别是重视职业教育。他认为,瑞士社会长期实行双轨制教育,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学历的高低,而是每个人在本职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这种全社会的共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瑞士人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人们并不热衷高学历。职业教育如同一个纽带,把年轻人、学习、培训和企业,很好地连接在一起。”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参加国家义务兵役制的经历。他当时是一名高校学生,而身边很多战友都在职业学校学习,大家在军队共同训练和生活时,“发自内心地相互尊重”。
戴尚贤:我们之所以工业产值较高,是因为我们认识到需要将工业与全球市场联系起来,如贸易。为了发展贸易,就需要做到行业第一或行业领先。我们认为唯一解决的方案就是重视质量。有人可能认为只需要大批生产,但如果大批生产,就需要大量员工和较大的市场。瑞士不具备这些,因此质量是我们卓越的根本。我们的动力是,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做到最好。另外,我们非常重视教育,我们认为各种教育都应当做到最好,如小学、初中和职业教育。有很多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在读书的同时,也到企业锻炼,发展个人能力,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在这一环境下,即使做水管工,他们也能得到和大学教授同样的尊重。这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劳动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激发他们的创新技能,他们并非人云亦云,而是可以创新和思考。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就是提高竞争力和个人能力。接受过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公/私立教育体制的大使,在全球教育方面可谓最有发言权。在大使看来,英法等国的教育想把学生培养成英国人法国人,国别色彩很浓厚。走走停停,蓦然回首,发现唯有瑞士教育最为自由开放,让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个性得以释放,形成独立的身份认同,简而言之,瑞士教育让你能够成为你自己。在大使看来,卓越的教育体系要有强调秩序标准的大环境,但与此同时又能激发思想的自由迸发,唯有这样规定大方向,但绝不扼杀创新,才能让孩子们茁壮成长。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曾经有人说,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么它就在瑞士。因为,在那里,谋生不再成为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事他想做的事情。瑞士,这个被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公国环绕的欧洲中心,用山麓、湖泊、阳光,打造了这个人间天堂。瑞士国泰民安、环境优美、教育发达,优势众多。不仅国际组织青睐这片土地,这里也成为了全球跨国企业的首选驻地。当然,并不是高昂的生活成本或日常生活的诸多硬性规定吸引了他们。
戴尚贤:根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幸福值,包括个人对环境的看法,是否生活在腐败中,是否感觉安全,是否对子女的教育有信心,是否认为未来会更好,是否对医疗满意。这是主观的看法,并非是客观的。当然,也可以衡量医生的人数,以及其它数据,就会得出一些参考值。恕我直言,瑞士人并不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这是主观的看法。每天,他们也有抱怨。但如果比较来看,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所衡量。事实上,瑞士生活质量和水平较高,比较稳定,个人责任感较高,这有利于得出瑞士人对环境很满意的结论。“瑞士是不同实体合力建成的。人们共同决策,而不是精英阶层或皇室决策。”瑞士人希望能建立的体制是,允许人们拥有个人自由,他们各自拥有信仰,但也允许其他信仰存在。“我们希望在政治、宗教和社会公德间求得平衡,这造就了多元化社会”。瑞士确实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因为,我们的环境很脆弱,我们的农业建立在脆弱的土壤系统上,我们也对绿色能源技术和科技发现投入巨资,因此瑞士的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得很好。我们了解中国的环境问题,也了解中国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希望找出恢复碧水青山蓝天的途径。我们愿意提供帮助,愿意与中国相关的决策者和机构加强联系。从官方角度来看,这与我们的经济增长相关。作为驻华使馆,我们愿意帮助中国城市成为低碳城市。我们已经启动了很多项目,清洁水源和土壤,解决城市问题,以及城市人口扩张的问题。我们有清洁能源设施,有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在瑞士,有很多企业,私营企业,在相关行业发展得很好,这些公司希望和中国合作,共同赢利。这些公司的技术很先进,可以引进到中国,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