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2
不戴口罩如何防疫?
解读瑞士抗疫背后的中西方思维差异
瑞士现状
截止瑞士时间3月13日15:30,瑞士23个联邦州及列支敦士登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增至1125例,且呈继续增长趋势。目前仅有人口较少、面积较小的内阿彭策尔州(Appenzell Innerrhoden)和乌里州(Uri)暂无确诊。与意大利接壤的提契诺州(Tacino)由于跨境人员往来频繁,目前的防疫形势最为严峻。目前瑞士边境只对持有瑞士工作许可证的意大利人开放。
政策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士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呢?瑞士联邦委员会于当日发布的紧急公告“取消一切100人以上的活动”,即刻重启申根国家内部边境检查,以防止国外(例如意大利或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病例输入,保护瑞士医疗资源。此外,更多的是呼吁民众加强公民责任意识、与他人接触时保持距离、保护易感高危人群。
企业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关停,更多的是根据自身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出差、鼓励在家办公、线上会议等。瑞士私立学校大多取消了境外游学,提前开始春假至4月4日,但可开展远程教学。同时避免各个年龄段人群共处,以保护老年人等高危易感人群。走在瑞士街头,很少见到有人佩戴口罩,甚至在超市这样的密闭场所,人们也只是保持距离而已。瑞士疫情的蔓延和政府的自由政策,让很多媒体和在中国经历过抗疫的民众非常没有安全感,认为瑞士政府不封城、不停工,瑞士民众不在乎、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定会酿成大祸。但是,抗疫这道难题,只存在“封城”一种解题方式?媒体对表象的解读是否存在一定误解?瑞士的解题逻辑背后又体现了怎样的中西方思维差异?
首先让我们从最明显的现象说起:
瑞士人为何不戴口罩?
在瑞士,口罩、酒精等医用防护物资市面上已经出现售罄的状况,此前瑞士联邦政府也明确表示口罩等医用物资的储备是短缺的,因此不鼓励没有生病的人们佩戴口罩。这一举措其实非常符合瑞士的实际情况,因为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相比,瑞士很难实现大规模的补充口罩供应,既然没有充足货源,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最大化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瑞士选择将医用物资用在“刀刃”上,保证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易感高危人群有充足的医护保障,确实是最为经济、行之有效的举措,在街道上见不到民众佩戴口罩也再正常不过。如果鼓励每个人都佩戴口罩、抢购物资,不仅会造成口罩等医用物资的浪费,还很有可能激发民众和社会的恐慌情绪,人们的应激反应很可能导致政府原本理性的、合理的防疫措施功亏一篑,一线人员和易感人群反而暴露在病毒的威胁下。
进一步,恐慌带来的对政府的不信任会加剧民众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医院爆满,超市卖空,人心惶惶,弃城逃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武汉抗疫的弯路上。瑞士民众的思维也值得关注。人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口罩短缺的压力,政府在抗疫呼吁中明确提到“增强公民意识”,途径高危地区或有接触后需实行自我隔离,出现症状后需第一时间联系家庭医生,避免外出。瑞士人们的公民意识从根源上确保了潜在传染源不会进一步扩散。另外,人们相信政府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公民充分知情;人们相信医疗系统能够在需要时为自己提供保障,瑞士人人享有医保,在疫情面前绝不是一句空话,这也是为何美国疫情的发展成为日前关注的焦点,低收入人群没有医保,社会的恐慌和对政府失信,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瑞士为何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检测?
原本瑞士政府的措施已经被媒体批判“力度不够”,但瑞士反而“顶风作案”,进而提出“瑞士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在医院的轻症患者也被安排回家隔离”,不禁让更多人产生质疑。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当人们出现感冒咳嗽症状,不要直接去医院和诊所,而是先打电话咨询家庭医生,通过电话问诊,绝大部分感冒患者,包括新冠轻症患者,都被家庭医生直接挡在了家中。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反观疫情爆发初期的中国武汉,人们恐慌地涌进医院,成千上万的人在候诊室连夜排队十几个小时,还是轮不上床位,形势一度几乎失控。
也就是说一旦所有人都涌进医院,不仅互相感染,更严重的问题是,医疗系统崩溃后,病重的人无法得到治疗,这时死亡率就会飙升。所以这是一个“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问题。对于轻症患者居家治疗和隔离,这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有限的医疗资源(包括检测试剂和重症监护设施)更应该先用于重症患者身上。相反,如果为所有人不论症状轻重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检测和护理,会导致医院涌入大量恐慌人群,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造成更多感染机会。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在可以获得家庭医生指导和药物可及的情况下,在家自我隔离,同样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只要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国民不过度恐慌,重症会得到相应的治疗,轻症能自愈,一切就不会太糟。
另外,这也有利于启动有着34年工作经验的瑞士流感防控体系Sentinella。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集、分析全国150-250名家庭医生手中的病例样本,利用算法和数学模型检测传染病对全社会传染病危险指数的评级,具体包括感染人群数量、感染人群年龄等,同时还能预测疾病流行趋势和床位及药物需求。此次的新冠病毒虽与普通流感不同,但也属于传染病的范畴,如果能够启动有着34年工作经验的Sentinella体系,如果能够预测出未来所需的床位数量,如果跑赢时间先行一步,打赢抗疫之战便有了更多的筹码。
瑞士为何不封城?不停工?
再来说说封城:目前确定封城的案例有两个,一是武汉,二是意大利,这两个案例与其它城市/地区/国家相比,做出封城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医疗系统的崩塌,或者简而言之:太多病患,太少床位。因此,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只能采用极端措施——封城。
首先,就目前来看,瑞士的医疗系统还在稳定运作,且正在为未来可能的重症患者预留床位,所以瑞士的解题思路不是要完全遏制疫情的传播,而是与病毒进行持久战,思考如何大范围内和病毒共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拖延,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至少要拖到夏天,让疫情的平息成为时间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瑞士完全牺牲经济来确保不惜代价的全面防疫。在瑞士关停企业并非易事,避免恐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差异:抗疫对于民众来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健康面前谈经济,似乎是一件愚蠢又残忍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他们平日从事的工作所面临的危险比疫情还要大,他们还是要去做。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一旦停工就可能失去所有生活保障。瑞士的企业家比比皆是,现在的企业还都在开工,每个人都在承担着风险,现在看起来是CEO为底层员工承担风险,但很难说几个月后,如果疫情继续发展,CEO能支撑多久?到那时候又是谁在为谁承担风险?
另外,这里的经济也包含了另外一群人的健康。3月3日,在抗疫中因擅长直说实话而走红的张文宏医生表示:“(中国)如果不尽快复工,城市停止带来的次生影响可能会导致人口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死亡率。”与此对应的是瑞士媒体的报道:“瑞士现在有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们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得了糖尿病,有的人在等待骨髓移植……我们不可以为了新冠耗尽全部的医疗资源。面对这些躺在病床上‘真正的’病人,我们接下来(关于新冠)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也许停工并非如期待的那样,只要停工了就万事大吉。
瑞士和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在新冠病毒蔓延的情况时它是脆弱的。
但是瑞士又和世界上所有国家不一样:中国的“围剿战”,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意大利的紧急“断舍离”,美国的“随缘”抗疫,瑞士在疫情面前更多的是认清“取舍”:取的是救助重症,舍得是不惜代价的全面防疫。至于结果会怎样还不得而知,也许有一天Sentinella防护体系计算出未来的医疗资源不足到只能封城,但或许瑞士可以少走弯路,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解题方法永远不止有一种,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只有最适合自己国情的方法,随时保持灵活性,才是最好的方法。
该文章为搜瑞士网站原创,部分图片摘引自网络媒体的公开资源,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