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2
重磅!瑞士的师徒科学家
荣获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揭晓,其中一半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加拿大裔美国宇宙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教授,另一半则由来自日内瓦的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获得。瑞士的两位科学家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他们三位将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并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0万瑞士法郎,即人民币654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诺贝尔委员的本次颁奖致辞为:“Peebles的理论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大爆炸之后宇宙的演化,而Mayor和Queloz的实验,则致力于探究地球在太空中的未知‘行星邻居’。他们三位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于大千世界的认知。”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马约尔和奎洛兹,在1995年10月6号首次发现在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他们在法国南部的上普罗旺斯天文台(Haute-Provence Observatory),使用特别定制的仪器,观测到了一个大小相当于太阳系最大的气态巨行星木星的气态球体:51 Pegasi b。它围绕银河系飞马座中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这个发现引发了一场天文学革命,此后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又发现了逾4000颗有支持生命条件的系外行星。上世纪90年代初,奎洛兹在日内瓦大学攻读博士,其导师就是马约尔。奎洛兹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天文台安装了新仪器,并研发了新软件用于观察。起初,奎洛兹对显现太阳系外的行星没报任何希望。直到1995年,师徒二人才公布了他们的重大发现。 “这一发现是我们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能获得诺贝尔奖简直非同寻常。” Mayor和Queloz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说道:“也许我们可以发现某种形式的生命,但我们不知道哪种形式。”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Michel Mayor,在学校的公共休息室上网看直播时,发现自己获得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反应……
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G. E. Mayor)是一位瑞士天体物理学家,现77岁,于1942年在瑞士洛桑出生,任教日内瓦大学的天文学系,2007年已退休,但仍以荣誉退休教授的身份持续工作中。他曾在2015年荣获京都基础科学奖(Kyoto Prize)。马约尔在1966年取得了洛桑大学的物理学位后,于1971年在日内瓦大学取得了天文学的博士学位。他以休假的方式,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天文台、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以及夏威夷大学的天文研究所工作多年。1988至1991年间,他与国际天文联合会共同研究星系结构;1990至1993年间,则同瑞士天文及天文物理学会(Swiss Society for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一起合作研究。自从马约尔和奎洛兹在1995年发现了飞马座51b之后,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年发现了飞马座51b之后,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发现太阳系外行星。
2003年,他开始使用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
2007年,他成为了设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所属拉西拉天文台发现格利泽581c的那11位欧洲科学家之一,这是首颗位于适居带内的太阳系外行星。
2009年,马约尔和他的团队发现了目前质量最小的环绕主序星的系外行星:格利泽581e。
Didier Queloz
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生于1966年2月23日,现53岁,瑞士天文学家,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小组以及日内瓦大学工作,在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方面拥有丰富的记录。
1995年,他还仅是日内瓦大学的一位在读博士生。他和他的博士生导师米歇尔·马约尔首次发现了一颗主序恒星周围的第一颗系外行星。Queloz使用径向速度测量仪(多普勒频谱),对51个Pegasi(飞马座行星)进行分析,惊讶地发现了这一颗公转周期为4.2天的行星。这颗名为51帕伽西b的行星,挑战了当时为人们所接受的行星形成观点,即它是灼热的木星或烘烤者。他因此获得了2011年BBVA基金会的基础科学前沿知识奖(与米歇尔·马约尔共同获奖),表彰他开发了全新的天文仪器和实验技术,首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行星。2017年,他又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学奖。
艺术家制作的气态星球 51 Pegasi
诺贝尔奖初始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这五个奖项。1968年后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本次摘得桂冠的科学家们,都致力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和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行星系的预想,颠覆了一代人的宇宙观。日内瓦大学的校长Yves Flückiger教授向公众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于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教授研究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于其实验方法的质量、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力和思辨力的证明,更是对于他们勇于探索全新研究道路的赞赏,而这正是此项伟大天文发现的起点。此外,这对于日内瓦大学、日内瓦州以及整个瑞士联邦而言都是好消息,证明了我们的科研质量正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
Nobel Prize in Switzerland
瑞士的国土面积虽小,但其研究创新能力一直稳居世界前列。自从1901年起,瑞士的科学家和学者已经在多个领域共荣获28项诺贝尔奖;使瑞士成为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人数占国民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每一千万人中就有32.7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比之下美国的平均值为11.48和欧盟为9.44)。
瑞士获得诺奖的人数已位居全世界第六位(排在:美俄法得日之后)。而在历史上,更有超过113位的诺贝尔奖得主与瑞士相关,这些获奖者中最为人知晓的科学家,当属加入瑞士国籍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蓬勃发展。瑞士之所以能在全球竞争之中,保持一流的竞争力和非凡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来自政府有力的经济与政策支持。
瑞士与诺奖得主的缘分,还不仅限于瑞士国籍的科学家。众多的诺奖得主虽非瑞士籍,却是在瑞士的土地上完成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十位诺奖得主出自苏黎世理工,十一位出自苏黎世大学,还有七位在日内瓦以及巴塞尔任教,或完成了他们举世瞩目的研究。
根据2019年的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瑞士共有9所大学进入世界前一千,有8所大学居于世界前五百,4所大学位于世界前一百,其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分列世界第7以及第22位,分别超过了美国的普林斯顿、耶鲁、哥伦比亚;以及中国的清华、港大、北大。究竟为什么瑞士能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诺奖得主呢?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瑞士籍的化学家Richard Ernst教授曾经这样总结的:
第一,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瑞士都能够置身于战火之外,吸引到了众多欧洲顶尖学者们的到来;
第二,在过去的50年中,瑞士的联邦政府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
这些都不是在短期之内就能够仓促具备的优厚条件,而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研究资金,瑞士至今仍在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各学科研究者。其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在为瑞士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相信在未来,瑞士这样一个“弹丸小国”,依旧会涌现出更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延续他们在人类探索自然与未知征途上的辉煌。
该文章转载自瑞士资讯,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Sooswiss为您提供
瑞士方向私人管家式的定制服务:
1)家族传承 2)财富管理 3)瑞士投资
4)居留计划 5)税务优化 6)家族治理
更多资讯请登录网站 www.sooswiss.com